《送方尊师归嵩山》

时间: 2025-01-10 22:13:49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

山压天中半天上,

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方尊师归嵩山
王维

仙官欲往九龙潭,
旄节朱幡倚石龛。
山压天中半天上,
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带雨,
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
已曾衡岳送苏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官欲前往九龙潭的情景,旄节和朱幡倚靠在石龛上。山峦重叠,似乎压在半空中,洞通江底,流出江南。瀑布旁的杉松常常被雨水滋润,夕阳下的苍翠山色瞬间变为轻雾。借问迎接双白鹤的情景,想起曾经在衡岳送别苏耽的往事。

注释:

  • 仙官:指神仙或道士。
  • 九龙潭: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理想场所。
  • 旄节:旄头的旗帜,古代军队的标志。
  • 朱幡:红色的旗帜,通常用于祭祀或迎接。
  • 衡岳:指衡山,位于湖南省,是五岳之一,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 苏耽:唐代著名的诗人,善于抒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维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内心渴望宁静与自然的归属。诗中通过对方尊师的送别,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送方尊师归嵩山》一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以“仙官欲往九龙潭”引入,九龙潭象征着理想中的仙境,表达了对方尊师追求自由与超凡的向往。接下来的“旄节朱幡倚石龛”则为这一情景增添了仪式感,似乎在为仙官的离去做着准备。

诗中“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展示了王维对自然地理的敏锐观察,山的雄伟与河流的流淌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接着“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自然变化的美妙,表现出王维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最后,诗的结尾“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以双白鹤作为象征,既暗示了理想与归属,也引出对历史的追忆,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王维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官欲往九龙潭:描绘了仙官即将前往理想之地的情景。
  2. 旄节朱幡倚石龛:表现出送别的庄重,带着仪式感。
  3. 山压天中半天上: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示山的雄伟。
  4. 洞穿江底出江南:表现出地形的奇特与江南的秀美。
  5. 瀑布杉松常带雨:描绘了自然的湿润与生机。
  6. 夕阳苍翠忽成岚:展示日落时分的自然变化之美。
  7. 借问迎来双白鹤:引入意象,象征理想与归属。
  8. 已曾衡岳送苏耽:通过典故,抒发对友人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比作人情,增强表现力。
  • 夸张:如“山压天中”,加强了山的高耸之感。
  • 对仗:如“瀑布杉松常带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维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缅怀,体现了道家思想中追求自然与和谐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龙潭:象征理想的仙境,代表着人们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 双白鹤:象征高洁与理想,常与神仙的境界相联系。
  • 瀑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龙潭”象征什么?

    • A. 仙境
    • B. 战场
    • C. 城市
  2. 王维的诗风格以什么著称?

    • A. 战争
    • B. 山水田园
    • C. 叙事
  3. “旄节朱幡”主要表示什么?

    • A. 送别的仪式
    • B. 战斗的标志
    • C. 自然景观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秋》:王维的另一首描写自然与情感的诗。
  • 《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别诗,展现友谊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方尊师归嵩山》与李白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现了送别情感,但王维更注重自然的描写与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侧重于豪情壮志与个人抒怀。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