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
时间: 2025-01-10 22:40: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
作者: 刘克庄
户外跫然闻足音,
或怀漫刺袖新吟。
樽空愧不能觞客,
绠短如何敢汲深。
薄俗求疵谁揜恶,
先贤虑患或阳喑。
国人岂待侬箴儆,
持在萤窗且自箴。
白话文翻译
在户外听见脚步声,
也许是怀着新吟的情绪轻轻吟唱。
酒樽空了,惭愧不能款待来客,
绳子太短,又怎敢去深水汲水?
轻薄的世俗中,谁在遮掩恶行?
先贤们担忧的问题,有时却显得沉默无声。
国人难道还需要我来警示他们吗?
我只好在萤窗下自我警醒。
注释
- 跫然:指脚步声。
- 漫刺:随意地吟咏。
- 樽空:酒樽空了,表示没有酒可供客人。
- 绠短:绳子太短,表明无法深入汲水。
- 薄俗:指轻薄的世俗风气。
- 求疵:寻找缺点。
- 阳喑:表面上无声,其实内心有忧虑。
- 箴儆:警示和告诫。
- 萤窗:指微弱的光线,象征内心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宋代诗人,字梦阮,号天池,晚号云谷,福建建宁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文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作品中常流露出对时事的关注与个人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戊辰年十月,正值南宋动荡之际,诗人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及对自我警醒的反思。
诗歌鉴赏
《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秋日中的感受和思考。诗的开头“户外跫然闻足音”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似乎在暗示外界的变化与动荡。紧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创作上的惭愧之情,无法以酒款待来客,反映出一种对朋友的愧疚与对内心创作空虚的自省。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进一步探讨了社会风气的薄弱,指出当下人们对于恶行的纵容,以及对于前贤的警示声的无视。诗人自问:“国人岂待侬箴儆”,不仅是对他人行为的质疑,也是对自己责任的反思。最终,诗人选择在“萤窗”下自我警醒,表明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内心的安静与自省显得尤为重要。
整首诗以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表现出了诗人对社会的忧虑和对自身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的责任感和自我修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户外跫然闻足音:在户外听见脚步声,暗示外界的动静。
- 或怀漫刺袖新吟:或许是抱着随意吟唱的心情,表达内心的感受。
- 樽空愧不能觞客:酒樽空了,感到惭愧无法招待来客,流露出对交际的重视。
- 绠短如何敢汲深:绳子短,无法深入汲水,象征能力的不足。
- 薄俗求疵谁揜恶:在轻薄的世俗中,谁在遮掩恶行,质疑社会风气。
- 先贤虑患或阳喑:前贤的忧虑有时显得无声,反映社会的麻木。
- 国人岂待侬箴儆:国人难道需要我来警示他们吗?表示失望。
- 持在萤窗且自箴:我只能在微弱的光下自我警醒,强调自省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隐喻、对比等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如“绠短”与“汲深”形成对比,表达出诗人对于自身局限的无奈。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在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我修养的强调,传达出一种文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自我警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足音:象征着外界的变化与动静,暗示社会的动荡。
- 樽:代表交际与款待,体现人际关系的重视。
- 绠:象征能力与深度,暗示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自省。
- 萤窗:微弱的光线,象征内心的反思与警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樽空愧不能觞客”是什么意思?
A. 感到惭愧无法招待客人
B. 感到开心能够招待客人
C. 感到烦恼无法喝酒
D. 感到无所谓 -
“绠短如何敢汲深”中的“绠”指的是什么?
A. 绳子
B. 酒杯
C. 诗句
D. 朋友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对国事的忧虑,而刘克庄则在《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中表达了对个人责任的思考,两者皆体现了文人对社会的深刻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