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其四十》

时间: 2025-01-10 22:57:38

终朝未厌哭滩声,归近何妨细作程。

送尽鹅湖青一带,灵山已复远相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其四十 赵蕃 〔宋代〕 终朝未厌哭滩声,归近何妨细作程。 送尽鹅湖青一带,灵山已复远相迎。

白话文翻译:

整日听着那悲伤的河滩声,我并未感到厌烦。 回家的路近了,不妨慢慢走,细细品味这段旅程。 送走了鹅湖那一片青翠的景色, 灵山已在远处迎接我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终朝:整日。
  • 未厌:不厌烦。
  • 哭滩声:形容河滩水声悲切。
  • 归近:回家的路近了。
  • 细作程:慢慢地走,细细品味旅程。
  • 鹅湖:地名,指鹅湖一带的景色。
  • 灵山:地名,指灵山。
  • 远相迎:远远地迎接。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人交往,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八月八日离开潭州后所作的绝句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归家的期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终朝未厌哭滩声”,通过“哭滩声”这一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情感的投入。次句“归近何妨细作程”,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旅途的珍惜和细细品味的态度。后两句“送尽鹅湖青一带,灵山已复远相迎”,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归途的向往,灵山的“远相迎”更是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终朝未厌哭滩声”:诗人整日听着河滩的悲切水声,却并未感到厌烦,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情感的投入。
  2. “归近何妨细作程”:回家的路近了,诗人选择慢慢走,细细品味这段旅程,体现了诗人对旅途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3. “送尽鹅湖青一带”:诗人送走了鹅湖那一片青翠的景色,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
  4. “灵山已复远相迎”:灵山在远处迎接诗人归来,这句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期待,也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灵山已复远相迎”中的“远相迎”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灵山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归家的期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哭滩声:形容河滩水声悲切,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情感的投入。
  • 鹅湖青一带:描绘了鹅湖一带的青翠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
  • 灵山:地名,通过“远相迎”的描绘,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哭滩声”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鸟鸣声 B. 河滩水声 C. 风声 D. 人声

  2. 诗人为何选择“细作程”? A. 因为路途遥远 B. 因为路途危险 C. 因为珍惜旅途 D. 因为时间充裕

  3. “灵山已复远相迎”中的“远相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绝句,如《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中的其他作品,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的风格和情感。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进行对比,如《山居秋暝》,分析两者在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整体背景,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