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中有感四首
作者: 岳珂 〔宋代〕
欹枕目双炯,触屏肠九回。
玉虫迷眩雾,银鹿伴饥雷。
清梦虽惊隔,丹心未猝灰。
青萍聊把玩,尘匣为谁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生病时的思绪与情感。
我斜靠在枕头上,眼睛睁得大大的,肚子里翻腾着难受。
眼前的景象像是被浓雾笼罩,仿佛玉虫在迷失方向;
耳边听到的雷声如同银色的鹿群在饥饿中奔跑。
即使清梦被惊醒,也无法熄灭我那颗赤诚的心。
我随意把玩着青萍,内心却在思考,这尘封的匣子究竟为谁而开?
注释:
- 欹枕:斜靠着枕头,形容病态的状态。
- 目双炯:眼睛睁得大大的,形容因病而显得精神恍惚。
- 触屏肠九回:形容内心的痛苦与不安。
- 玉虫:玉制的小虫,象征迷惘或幻象。
- 银鹿伴饥雷:形象的描绘了因饥饿而引发的恐惧感。
- 丹心未猝灰:比喻虽然病痛,但心中的坚贞仍在。
- 青萍:水草,象征轻松与自在的状态。
- 尘匣:尘封的匣子,暗示着某种珍贵或被遗忘的东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他的诗歌多以写景抒情为主,兼具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生病期间,受身体虚弱和心理波动的影响,表达了对生命、理想以及内心深处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病时的独特视角,深刻地揭示了内心的挣扎与思索。首句“欹枕目双炯”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病态的氛围,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因病而不得安宁的状态。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通过“玉虫迷眩雾”和“银鹿伴饥雷”两句,展现了内心的迷惘与不安,既有视觉上的模糊,也有听觉上的恐惧。这种感受在生病时尤为显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感同身受。
而“清梦虽惊隔,丹心未猝灰”则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坚韧。即使在病痛的折磨下,心中对于理想和信念的执着没有消逝,反而愈发清晰。最后的“青萍聊把玩,尘匣为谁开”则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生活中许多被遗忘的东西,值得人们去重新审视与珍惜。整首诗在感性的描绘中,透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哲思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欹枕目双炯:描写病中无力的状态,眼神却异常清醒,反衬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 触屏肠九回:生病的痛苦不断侵扰,肠胃不适,象征着内心的挣扎。
- 玉虫迷眩雾:幻象与现实的交错,迷失在雾中的小虫,隐喻着对生活的困惑。
- 银鹿伴饥雷:饥饿与恐惧并存,银鹿奔跑的形象,传达出病痛带来的心理压力。
- 清梦虽惊隔:梦境被惊醒,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隔阂。
- 丹心未猝灰:虽然身体虚弱,但内心的信念依然坚韧。
- 青萍聊把玩:轻松的心态,试图寻找生活的乐趣。
- 尘匣为谁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探讨生命中的价值和遗忘。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虫”和“银鹿”来比喻迷惘与恐惧。
- 拟人:赋予自然物象以人的情感,使情景更为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一定的对称,使整体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生病时人们内心的挣扎与思考,表现出一种在困境中依然坚持信念的精神。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受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玉虫:象征迷失与幻觉,代表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银鹿:象征欲望,饥饿引发的心理恐慌。
- 青萍:象征轻松与自在,向往生活的美好。
- 尘匣:隐喻生命中的珍贵与被遗忘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欹枕目双炯”中的“炯”字意为: A. 明亮
B. 暗淡
C. 模糊
D. 不明 -
“清梦虽惊隔”中“清梦”指的是: A. 理想
B. 美好的回忆
C. 梦想
D. 睡眠 -
诗中用来比喻迷惘的意象是: A. 青萍
B. 玉虫
C. 银鹿
D. 尘匣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岳珂的《病中有感》和李白的《夜泊牛头》均表现出在困境中的思考与感受,但岳珂更倾向于细腻的内心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岳珂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