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吏部出使二首》
时间: 2025-01-11 05:14: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郑吏部出使二首
圣主东南眷念劳。
绣衣行部辍名曹。
喜寻物外人多竺,应遇山中相有陶。
丹笔不摇吟笔健,颓风顿革古风高。
如何大展安邦手,勿使鲸鲵弄海涛。
白话文翻译:
皇上在东南地区关心国家的劳苦,
绣衣大臣曹氏的名号被暂时搁置。
我高兴的是在世外的隐士中,
也许会遇到山中陶渊明那样的人。
手中的丹笔不曾摇动,吟咏的精神依然强健,
颓废的风气已经改变,古风渐渐高昂。
如何能大展宏图安邦之策,
不要让鲸鲵在海涛中翻腾。
注释:
字词注释:
- 圣主:指皇帝。
- 绣衣:指朝廷的官员,绣衣是官员的礼服。
- 竺:即“竺僧”,指隐士。
- 陶:指陶渊明,是中国著名的隐士诗人。
- 丹笔:指诗人的笔,象征写作。
- 颓风:衰败的风气。
- 鲸鲵:比喻大海中的巨兽,象征混乱。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诗人,以隐居生活和田园诗闻名,强调自然和自给自足。
- 鲸鲵弄海涛:鲸和鲵是海洋中的巨大生物,象征着翻腾的风浪,暗指国家的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曹勋送郑吏部出使的时刻,表达了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和对隐士理想的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隐士与官员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政治的思考。开头两句点出皇帝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但紧接着提到绣衣官员的身份被暂时搁置,隐含了对权力和名利的反思。诗中提到的“山中相有陶”更是对隐士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真正的高人不在于名声,而在于品德和才华。
接下来的两句强调了诗人自身的创作状态,“丹笔不摇吟笔健”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与执着,反映了诗人精神的高昂。最后两句则是对国家前途的展望,表达了对安邦治国的渴望,同时警示着不要让外部的动荡影响国家的安定,显示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层次分明,通过对官员与隐士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主东南眷念劳:皇帝在东南地区关注国家的劳苦,表明皇帝的关心与责任。
- 绣衣行部辍名曹:官员的名号被暂时搁置,暗示对名利的反思。
- 喜寻物外人多竺:表达对隐士理想生活的向往,乐于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 应遇山中相有陶:希望能够遇到像陶渊明那样的人,体现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理想化。
- 丹笔不摇吟笔健:形容自己创作的热情与坚持。
- 颓风顿革古风高:反映时代风气的变化,古代风气逐渐恢复。
- 如何大展安邦手:询问如何能施展治国的才能,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关心。
- 勿使鲸鲵弄海涛:警惕外部的动乱对国家的影响,表达对国家安稳的期盼。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隐士与官员的对比,彰显名利与理想的差距。
- 比喻:鲸鲵比喻国家的动荡,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隐士与官员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及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主:象征权威与责任。
- 绣衣:代表官员的地位与权力。
- 竺:隐士,象征理想与超脱。
- 陶:陶渊明,隐士生活的象征。
- 丹笔:象征文人创作的热情。
- 鲸鲵:代表动荡,警示国家的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绣衣”指的是哪类人? A. 隐士
B. 官员
C. 农民
D. 商人 -
“丹笔不摇吟笔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忧虑
B. 对创作的热情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权力的渴望 -
“勿使鲸鲵弄海涛”的意思是什么? A. 不要让国家动荡
B. 不要追求名利
C. 不要远离自然
D. 不要放弃理想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曹勋的《送郑吏部出使二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曹勋对国家的责任感更为突出,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理论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