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薛校书》

时间: 2025-01-10 22:32:24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薛校书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白话文翻译:

我有一曲来自吴地的乐曲,却无人知晓其音调。
姑苏的草木已成蔓延之势,麋鹿在空中悲伤地吟唱。
并没有夸耀观涛作的壮观,心中只空虚地想着钓鳌的理想。
举手向东海致谢,徒然回归故乡的林间。

注释:

  • 吴趋曲:指吴地的歌曲,吴地是指今江苏一带,因其音乐独特而闻名。
  • 姑苏:古代城市名,今苏州,因其美丽的自然环境而著称。
  • 麋鹿:一种美丽的鹿,常用来象征孤独的吟唱者,表达内心的悲伤。
  • 观涛:观赏海浪的壮观景象,象征一种向往。
  • 钓鳌:指钓取龙宫中的大物,象征追求高远的理想。
  • 东海:象征广阔的海洋,常用以表达人们的理想和抱负。
  • 故林:指自己熟悉的地方,象征心灵的归宿。

典故解析:

  • 吴趋曲:反映了唐代诗人对地方文化的热爱与思考。
  • 钓鳌:常用来比喻追求某种崇高理想,如同李白追求的诗歌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701年,卒于762年,因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多描绘自然、人生理想、酒文化,风格多样,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赠薛校书》是李白赠送给朋友薛校书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通过音乐、自然景象以及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李白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抒情的流动感,通过对音乐、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李白内心的情感波动。诗的开篇以“我有吴趋曲”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音乐与情感的世界。虽然有美妙的曲调,但“无人知此音”则表明了李白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的“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内心的凄凉与孤独。这里的“蔓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麋鹿”的悲吟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悲凉的色彩。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则进一步深化了李白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观涛的壮观与钓鳌的追求象征着理想与目标的高远,但李白却感到一种无所依托的空虚。

最后一句“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以一种淡淡的感伤结束,全诗虽有对友人的赠送之意,却更多地流露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表现了李白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诗人开头自述拥有一曲吴地的乐曲,但无人知晓其旋律,显示了诗人与人群的隔阂。

  2.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通过自然景象描绘,表达了孤独感,反映了内心的悲伤。

  3.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诗人并不自夸观涛的壮丽,心中却对理想充满空虚,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

  4.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最后以一种淡淡的谢意结束,回归故乡,象征一种无奈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麋鹿空悲吟”,将鹿的吟唱比作诗人的心声。
  • 对仗:如“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形成音韵的对称。
  • 夸张:对理想的描绘,如“钓鳌心”,表现追求的高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思考,表现了李白对个体孤独感的深刻理解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趋曲:象征地方文化与个体情感的交融。
  • 姑苏:代表故乡的美丽与思念。
  • 麋鹿:象征孤独与悲伤的吟唱者。
  • 钓鳌:比喻高远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白的“吴趋曲”指的是哪里? A. 北方
    B. 西方
    C. 吴地
    D. 南方

  2. “举手谢东海”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感激
    C. 喜悦
    D. 无奈

  3. “姑苏成蔓草”中“蔓草”象征什么? A. 繁荣
    B. 时间的流逝
    C. 友谊
    D. 理想

答案:

  1. C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李白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对酒和月亮的抒发。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景物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感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