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赏丹桂)》

时间: 2025-01-26 04:18:13

初过西风烟雨微。

霓光留景正团枝。

月中新彩与增辉。

霞影分丹乘浩露,珊瑚秀色满彤墀。

凉飙吹上赭红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赏丹桂)》
作者: 曹勋 〔宋代〕

初过西风烟雨微。
霓光留景正团枝。
月中新彩与增辉。
霞影分丹乘浩露,
珊瑚秀色满彤墀。
凉飙吹上赭红衣。

白话文翻译:

在初秋的微风细雨中,我走过了西风。
霓虹的光辉映照在丹桂的枝头。
在明月的照耀下,新的色彩更加绚丽。
霞光与丹桂的影子交织在一起,
珊瑚般的美丽色彩装点着红色的台阶。
凉爽的微风吹拂着我的赭红衣裳。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风:指秋天的风,通常带有凉意。
  • 霓光:彩虹的光辉,形容光彩斑斓的景象。
  • 团枝:指枝叶繁茂的样子。
  • 新彩:新的色彩,指随着时间变化而显现的新美。
  • 霞影:形容晨昏时分的霞光与影子。
  • 浩露:指丰沛的露水。
  • 珊瑚:这里形容色彩鲜艳的桂花。
  • 彤墀:红色的台阶。
  • 凉飙:凉爽的微风。
  • 赭红衣:赭色(暗红色)的衣服。

典故解析:

  • 丹桂:象征着中秋的桂花,代表着团圆和丰收,是秋天的代表花卉。
  • 霓虹: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象,寓意多彩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字子勋,号云庵,宋代词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闻名于世。他的诗词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丹桂飘香之时,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悠闲与惬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赞美。

诗歌鉴赏:

《浣溪沙(赏丹桂)》是一首生动描绘秋天美景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初过西风烟雨微”引入,优雅地描绘出秋日的微风细雨,给人一种清新而又惆怅的感觉。这种极具画面感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微雨中的秋天。

接下来的句子“霓光留景正团枝”,通过霓虹的光辉与丹桂的团枝相结合,展现了丹桂在阳光下的美丽。这种色彩的对比和光影的变化,表现了自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充满生机。

“月中新彩与增辉”则带入了夜晚的意象,在明月的映照下,新的色彩更加鲜亮。这种明亮的意象,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几句则将视线转向更细腻的细节,霞影和浩露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清新幽雅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这种轻柔的意象与微风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示了秋日的美丽与诗人的心境,体现了宋代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初过西风烟雨微:描绘了初秋的情景,西风带来了细雨,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
  2. 霓光留景正团枝:霓虹的光辉映照在丹桂的枝头,展现了丹桂的美丽和生机。
  3. 月中新彩与增辉:在明亮的月光下,新的色彩显得更加鲜艳,表现出秋天的明亮与活力。
  4. 霞影分丹乘浩露:霞光与丹桂的影子交织,表现出清晨露水的丰沛和美丽。
  5. 珊瑚秀色满彤墀:色彩如珊瑚般鲜艳,装点了红色的台阶,表现出一幅美丽的秋日画面。
  6. 凉飙吹上赭红衣:凉爽的微风轻轻吹拂着红色的衣裳,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花比作珊瑚,形象鲜明,表现出它的美丽。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有着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的运用:通过“西风”“霓光”“月中”“霞影”等意象,营造出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变幻的季节。
  • 霓光:代表着美丽和变化。
  • 丹桂:象征团圆、丰收。
  • 霞影:寓意着美丽的时光和短暂的美好。
  • 彤墀:象征着温暖和亲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霓光留景正团枝”中的“霓光”是指什么? A. 明亮的月光
    B. 彩虹的光辉
    C. 日出的光辉
    D. 黄昏的光彩

  3. “凉飙吹上赭红衣”中的“赭红衣”指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A. 绿色
    B. 蓝色
    C. 红色
    D. 白色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曹勋的《浣溪沙(赏丹桂)》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自然美,但是曹勋更注重秋天的色彩和氛围,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曹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