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补阙》

时间: 2025-04-27 18:31:21

十年归客但心伤,三径无人已自荒。

夕宿灵台伴烟月,

晨趋建礼逐衣裳。

偶因麋鹿随丰草,谬荷鸳鸾借末行。

纵有谏书犹未献,春风拂地日空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李补阙
作者: 皇甫冉 〔唐代〕

十年归客但心伤,
三径无人已自荒。
夕宿灵台伴烟月,
晨趋建礼逐衣裳。
偶因麋鹿随丰草,
谬荷鸳鸾借末行。
纵有谏书犹未献,
春风拂地日空长。


白话文翻译:

在外漂泊十年归来,心中只感到伤感;
那三条小径无人走动,已然荒芜。
夜晚宿在灵台,陪伴着烟雾和明月;
清晨急忙前往建礼,匆匆穿上衣裳。
偶尔因麋鹿而随草而行,
误以为鸳鸾借着我这末尾而飞翔。
即使有谏言的书信,仍未能上交;
春风轻拂大地,日子却在空荡荡地延长。


注释:

  • 十年归客:指归来的人,暗示漂泊已久,心里充满忧伤。
  • 三径无人:指的是三条小路,形容荒凉,没有人迹。
  • 灵台:古代指代道教的修行之地,也可指人的精神世界。
  • 建礼:指的是朝廷的礼仪,表示作者对仕途的向往。
  • 麋鹿:一种草食动物,这里象征自然与自由。
  • 谏书:指劝谏的书信,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
  • 春风拂地:春风温暖大地,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皇甫冉归乡之际,正值他经历了十年的漂泊,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唐代正处于盛世之中,但政治的复杂与个人理想的追求之间的矛盾,使得诗人感到苦闷。


诗歌鉴赏:

《酬李补阙》是皇甫冉在归乡后对人生感悟的深刻表达。全诗的情感基调充满了伤感与思索,诗人通过描写归乡后的荒凉景象,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两句“十年归客但心伤,三径无人已自荒”,通过对时间的强调,凸显了归乡者的失落感,十年光阴让他对故乡的记忆已然模糊,周围的环境也因无人走动而显得荒凉。

接下来的“夕宿灵台伴烟月,晨趋建礼逐衣裳”描绘了诗人夜晚在灵台的孤独和清晨奔波于朝廷的忙碌,反映了他对事业的追求与无奈。诗中“偶因麋鹿随丰草,谬荷鸳鸾借末行”将自然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迷茫与不安。

最后两句“纵有谏书犹未献,春风拂地日空长”则是对自身理想的无奈与期待,春风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但日子却在无尽的空虚中延续,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富有情感,还通过自然意象的运用,深入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归客但心伤:归来的客人只是感到心伤,表现了对漫长漂泊生活的无奈与伤感。
  2. 三径无人已自荒:三条小路无人走动,象征着时光流逝后的荒凉和孤独。
  3. 夕宿灵台伴烟月:夜晚孤独地宿在灵台,烟雾和明月成为唯一的陪伴,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心境。
  4. 晨趋建礼逐衣裳:清晨急匆匆地赶去朝廷,表现出对官场的渴望与现实的急迫。
  5. 偶因麋鹿随丰草:偶然看到麋鹿,象征着自然的自由与无拘无束。
  6. 谬荷鸳鸾借末行:误认为鸳鸾借着自己的行踪,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迷失。
  7. 纵有谏书犹未献:即使有劝谏的书信,但仍未能上交,表现出无力感。
  8. 春风拂地日空长:春风带来生机,但日子却在空虚中漫长,表达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夕宿灵台”与“晨趋建礼”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麋鹿”与“鸳鸾”的运用,分别象征自由和理想,富有表现力。
  • 意象: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使得诗歌情感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归乡后的失落与无奈展开,通过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思,表达了对故乡、事业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客:象征漂泊与归属。
  • 三径:荒凉与孤独的象征。
  • 灵台:内心世界与修行的象征。
  • 建礼:对仕途的渴望与追求。
  • 麋鹿:自由与自然的象征。
  • 鸳鸾: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 春风:新生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十年归客但心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伤感
    C. 愤怒
    D. 安宁

  2.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灵台”是指诗人心灵的栖息地。 (对/错)

  3. 填空题:诗中“晨趋建礼逐_____”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渴望。

答案

  1. B
  2. 衣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之情。
  • 《登高》(杜甫)——对时局的感慨与忧虑。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酬李补阙》都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前者更直接,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意象间接表现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