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隔江灯火夜深明,见说江城犬不惊。
黠虏头颅当献社,使君胸次有长城。
白话文翻译:
在江的那边,灯火在夜深时显得格外明亮,听说江城的狗对外面的动静毫不惊慌。狡猾的敌人头颅应该献上祭品,使君的胸怀如同长城般雄伟。
注释:
- 隔江:指的是隔着江河。
- 灯火夜深明:夜晚灯火辉煌,意指夜色深沉而灯光明亮。
- 犬不惊:指江城的狗对外面的声音毫不敏感,形象描绘了江城的安宁。
- 黠虏:形容敌人狡诈。
- 头颅当献社:意为敌人的头颅应当用来献祭,体现了对敌人的痛恨。
- 使君:指诗中提到的王守叔,表示对他的敬称。
- 胸次有长城:比喻心胸宽广,如同长城般坚固。
典故解析:
- 神犬不惊:古代诗文中常用来形容安宁的环境,反映出地方的安定和民众的安宁。
- 长城:象征着坚固和防御,常用来比喻人的气度和胸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字子厚,号清白,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因其作品多关注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而受到广泛赞誉。他的作品语言简洁而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关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难和外敌入侵的时刻,诗人在此背景下寄托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诗歌鉴赏:
此诗以隔江的灯火为引子,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然而在这宁静之下却隐藏着危险的敌人。诗人在前两句中通过“灯火”和“犬不惊”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安宁的氛围,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外有威胁,江城依旧安宁。但随即转入对敌人的控诉,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愤怒和对无辜生灵的痛心。最后一句“使君胸次有长城”则是对王守叔的赞美,诗人以长城的坚固比喻其宽广的胸怀,暗示他应当以大局为重,捍卫国家的安全。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友人的寄语,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隔江灯火夜深明:描写孤独夜晚的景象,给人以静谧之感。
- 见说江城犬不惊:通过对江城的描绘突显安宁的表象。
- 黠虏头颅当献社:揭示潜在的危险,表现出对敌人的强烈反感。
- 使君胸次有长城:赞美王守叔的气度,寄予厚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后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长城”比喻胸怀,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友人的关心,同时展现了诗人对坚韧与宽广气度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灯火: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 犬:代表安宁与警觉。
- 长城:象征着防御、坚韧和伟岸的气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城犬不惊”反映了什么状态?
- A. 安宁
- B. 紧张
- C. 恐惧
-
“使君胸次有长城”中的“长城”比喻什么?
- A. 壮丽
- B. 坚韧与宽广
- C. 高耸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愤怒与期望
- C. 快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更侧重于描绘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而张孝祥此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