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室逃暑》

时间: 2025-02-04 15:36:10

千顷菰蒲万里风,渔翁散发卧孤蓬。

何如此室才寻丈,常在冰壼雪窖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室逃暑
作者:陆游 〔宋代〕

千顷菰蒲万里风,
渔翁散发卧孤蓬。
何如此室才寻丈,
常在冰壼雪窖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避暑的情景。诗人看到广袤的芦苇荡随风摇曳,渔翁在清凉的水边随意散发,悠然地躺在孤独的蓬草上。相比之下,自己所处的小室却显得狭小而闷热,常常被冰冷的水壶和雪窖所包围。

注释:

  • 千顷:形容水面宽广,像千顷的田野一样。
  • 菰蒲:指的是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菰是水生植物,蒲是芦苇。
  • 渔翁:指捕鱼的人,常常形容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 卧孤蓬:形容渔翁卧在孤单的蓬草上,体现了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
  • 冰壼:指用冰块保鲜的水壶,象征着酷暑中的清凉感。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渔翁”这一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作品多反映家国情怀和个人理想。他的诗风豪放,常用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威胁,社会动荡,诗人常感到无奈与失落。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寄情于山水,抒发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表达内心的孤寂和对纷扰世事的逃避。

诗歌鉴赏:

《小室逃暑》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夏日的闲适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全诗结构紧凑,前两句通过描写广袤的菰蒲水面与渔翁的悠闲,营造出一幅恬淡、自然的夏日图景。这里的“千顷菰蒲”和“万里风”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所处小室的狭窄与闷热,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他对当前生活环境的不满和对自然清凉的渴望。诗中隐含着对人生的思考,提醒人们在追逐功名利禄的同时,不要忘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顷菰蒲万里风:描绘了一幅自然的画面,表达了广阔的水域和轻柔的微风,营造出一个清凉的环境。
  2. 渔翁散发卧孤蓬:渔翁随意散发,安然自得,表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3. 何如此室才寻丈:对比自己的居所,显得狭小而不适,暗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4. 常在冰壼雪窖中:形容自己生活的环境冰冷,缺乏生气,进一步加深了对渔翁悠闲生活的羡慕。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千顷菰蒲”和“万里风”比喻自然的宽广与恬静。
  • 对比:将渔翁的自在与自身的压抑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寄托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菰蒲: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清凉。
  • 渔翁:象征隐逸的生活态度与自由。
  • 冰壼雪窖:象征压抑、无趣的生活状态,反映诗人的内心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环境是: A. 高山
    B. 大海
    C. 湖边的芦苇荡
    D. 沙漠

  2. “渔翁散发”中的“发”指的是: A. 头发
    B. 散发气味
    C. 释放
    D. 散开

  3.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悲伤
    C. 逃避与无奈
    D. 愤怒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的诗作,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孟浩然《春晓》: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小室逃暑》与王维的《鹿柴》,前者强调了对自然环境的逃避和向往,后者则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静谧与和谐。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