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时间: 2025-01-10 18:33: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作者:崔泰之 〔唐代〕
南庭胡运尽,北斗将星飞。
旗鼓临沙漠,旌旄出洛畿。
关山绕玉塞,烽火映金微。
屡献帷谋策,频承庙胜威。
躞蹀临河骑,逶迤度陇旂。
地脉平千古,天声振九围。
车马生边气,戈鋋驻落晖。
夏近蓬犹转,秋深草木腓。
饯送纡天什,恩荣赐御衣。
伫勒燕然颂,鸣驺计日归。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胡人运势已经消逝,北斗星的光辉依旧闪耀。
战旗和鼓声在沙漠之中响起,旌旗从洛阳的郊野升起。
巍峨的关山环绕着玉塞,烽火映照着微弱的金光。
我多次献上谋略和计划,频繁承受着皇庙的威仪。
骑兵缓缓来到河边,旌旗飘扬着穿越山岭。
大地的脉络延绵千古,天上的声音震动着九州。
车马带来边境的气息,戈刀在落日中停驻。
夏天临近,蓬草仍在转动,秋天已深,草木枯萎。
我在此为你饯行,恩典和荣华赐给你御衣。
我停下来写下燕然山的颂歌,期待着你日后归来。
注释
- 胡运:指北方少数民族的运势。
- 北斗:北斗七星,古代天文学中重要的星宿,象征着方向和光明。
- 旌旄:古代的军旗。
- 玉塞:指边防要塞,象征着防守的地方。
- 烽火:古代用来传递军事信息的信号。
- 帷谋策:指在幕府中献策。
- 天声:指天命或天意。
- 戈鋋:指武器,象征战争。
- 燕然颂:燕然山的颂歌,古时用于赞美功勋的诗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泰之(约704年-约754年),字子明,号少游,唐代诗人,世称“崔少游”,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他主要生活在盛唐时代,诗歌广泛涉及山水、边塞等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崔泰之应诏为张尚书送行所作,张尚书负责边防事务,诗中表现了对国家边疆安宁的期待和对张尚书的送别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友人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崔泰之的《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充满了边塞气息和对友人的深情。这首诗从开篇的“南庭胡运尽”开始,便铺陈出一种对北方胡人威胁消退的欣慰感。诗中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边疆风光,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关切。接着,作者通过对战旗、烽火和骑兵的描写,展示出边防的紧张与壮丽,表达了对张尚书巡边的期待与祝福。
全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极具层次感,展现了广阔的地理背景,表现了国家的雄壮与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厚谊。尤其是最后两句,既有对张尚书的寄托与希望,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庭胡运尽:南方的胡人势力已经衰退。
- 北斗将星飞:北斗星依旧高挂,象征着光明和方向。
- 旗鼓临沙漠:军旗和战鼓在沙漠中响起。
- 旌旄出洛畿:军旗从洛阳的郊野升起。
- 关山绕玉塞:巍峨的关山环绕着边防的要塞。
- 烽火映金微:烽火传递着边境的消息。
- 屡献帷谋策:多次在朝廷中献上谋策。
- 频承庙胜威:频繁承受皇帝的恩宠。
- 躞蹀临河骑:骑兵缓缓来到河边。
- 逶迤度陇旂:旌旗飘扬,穿越山岭。
- 地脉平千古:大地的脉络延绵不绝。
- 天声振九围:天意震动着九州。
- 车马生边气:车马带来边境的气息。
- 戈鋋驻落晖:武器在夕阳下停驻。
- 夏近蓬犹转:夏天临近,蓬草仍在摇动。
- 秋深草木腓:秋天已经深沉,草木枯萎。
- 饯送纇天什:为你饯行,送上祝福。
- 恩荣赐御衣:皇恩和荣华赐给你。
- 伫勒燕然颂:停下来写下燕然山的颂歌。
- 鸣驺计日归:期待你早日归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烽火映金微”比喻边境的紧张局势。
- 对仗:诗中句子多采用对仗工整的结构,增强了音乐感。
- 排比:如“屡献帷谋策,频承庙胜威”,增强了语气的力量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唐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忠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人:象征外族的威胁。
- 北斗:象征光明与方向,代表希望。
- 烽火:象征军事信号和边疆的守护。
- 骑兵:象征防卫与勇敢。
- 车马:象征边境的繁荣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庭胡运尽”意指: A. 南方的胡人势力已经衰退
B. 南方的胡人势力正在崛起
C. 南方的胡人正在进攻
D. 南方的胡人势力增强 -
“烽火映金微”中的“烽火”指的是: A. 星星
B. 战争信号
C. 烟火表演
D. 朝霞 -
诗中提到的“伫勒燕然颂”是指: A. 写诗赞美
B. 造访燕然山
C. 送别朋友
D. 整理衣物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
诗词对比
崔泰之的《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气势和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边疆和自然的描绘,但崔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友人的送别和对国家安定的希冀,而王的作品则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