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季蕃死诸朝士葬之于西湖之上》
时间: 2025-04-28 01:5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宅西湖上,花翁死亦荣。
诙谐老方朔,旷达醉渊明。
风月生前梦,歌诗身后名。
风流不可见,肠断玉箫声。
白话文翻译
在西湖上选址安家,即使花翁去世也算得光荣。
老方朔幽默风趣,醉酒后显得洒脱如渊明。
生前的风花雪月只是梦境,身后的歌诗却留名于世。
那种风流无法再现,只有听到玉箫声时心肠断裂。
注释
- 卜宅:卜,选择;宅,住所。意为在西湖上选择住处。
- 花翁:指的是老年诗人,象征着文人。
- 方朔:指汉代的方士,常与道教的幽默风趣有关。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生活洒脱。
- 风月:指美好的自然景色,常与诗人的情怀相连。
- 歌诗:指诗歌,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想。
-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无法自已。
典故解析
- 方朔:古代方士,代表着一种洒脱与幽默的生活态度,与诗人饮酒作乐的情景相映衬。
- 陶渊明:东晋诗人,以其田园诗而闻名,崇尚自然,表示一种超脱的生活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宋代诗人,字希声,号复古,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西湖之上,或许是对已故友人的追忆,表达对文人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追忆与赞美。诗中的“卜宅西湖上”开头便设定了一个理想的居所,仿佛在传达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接着提到“花翁死亦荣”,不仅表达了对文人死后名誉的看重,也反映出一种对生命与死亡的哲学思考。
“诙谐老方朔,旷达醉渊明”展示了两位历史人物的风范,他们的生活态度与艺术成就相互辉映,仿佛在呼唤后人也应以这样的态度面对生活。接下来的“风月生前梦,歌诗身后名”则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艺术的永恒,生前的种种只是一场梦,而留下的诗歌却能穿越时空,流传后世。
最后的“风流不可见,肠断玉箫声”以悲凉的语调结尾,强调了风流韵事往往难以重现,而当听到悠然的箫声时,情感的涌动又让人感到无尽的伤感。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流畅自然,内容上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情感,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对文人理想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卜宅西湖上:选择在西湖上安家,表现对自然的向往。
- 花翁死亦荣:即使死去也算是一种荣光,传达出对文人死后名声的重视。
- 诙谐老方朔:借古人幽默,展现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旷达醉渊明:陶渊明的洒脱,强调心灵的自由。
- 风月生前梦:生前的美好不过是梦境,暗示人生的虚幻。
- 歌诗身后名:后世传颂的诗歌,代表着个人的永恒价值。
- 风流不可见:风流韵事已然消逝,无法再次体验。
- 肠断玉箫声:箫声引起的伤感,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月”与“歌诗”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表现其虚无。
- 拟人:风流的消逝仿佛有生命,增强了情感的沉重。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文人的理想生活与死亡的哲学展开,结合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身后名声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
意象分析
- 西湖:象征着自然与文化的结合,文人心灵的栖息地。
- 花翁:代表诗人,象征着文人的高洁与理想。
- 玉箫声:象征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卜宅西湖上”意指什么? A. 在西湖上选择住处
B. 在西湖上漂流
C. 在西湖上游玩
D. 在西湖上钓鱼 -
“风月生前梦,歌诗身后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人生是梦,名声却能长存
B. 死后名声无所谓
C. 诗歌无法传世
D. 风流韵事不重要 -
“肠断玉箫声”中“肠断”是指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疲惫
D. 忧愁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戴复古《孙季蕃死诸朝士葬之于西湖之上》与陶渊明《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戴复古更多地反映了对友人的怀念与人生的哲理,而陶渊明则专注于对自然的赞美与自我超脱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