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寒食》
时间: 2025-01-27 03:22: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雨萧萧寒食天,远行犹在楚江边。人思故国迷残照,鸟隔深花语断烟。薄宦未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因循未学陶潜兴,长见孤云倍黯然。
白话文翻译:
春雨绵绵,寒食时节,我远行至楚江之畔。思念故国,夕阳余晖中迷茫;鸟儿隔着繁花,仿佛在烟雾中断续低语。官职卑微,未能实现壮志,美好的时光只能感慨流逝。我未能像陶渊明那样隐逸,常常看到孤独的云彩,倍感凄凉。
注释:
- 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传统节日,禁火冷食。
- 楚江:指长江,因古代楚国地域而得名。
- 残照:夕阳的余晖。
- 薄宦:官职卑微。
- 壮节:壮志,宏伟的抱负。
- 流年:流逝的时光。
- 陶潜兴:指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和诗兴。
- 孤云:孤独的云彩,象征孤独和漂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以直言敢谏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感,风格沉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寇准远行途中,寒食时节,春雨绵绵,触景生情,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对官场生涯的无奈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雨、寒食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远行途中的孤独与迷茫。诗中“人思故国迷残照”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而“鸟隔深花语断烟”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后两句“薄宦未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最后两句“因循未学陶潜兴,长见孤云倍黯然”则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雨萧萧寒食天:描绘了春雨绵绵的寒食时节,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远行犹在楚江边:表明诗人仍在远行途中,地点在楚江边。
- 人思故国迷残照:诗人思念故国,夕阳余晖中感到迷茫。
- 鸟隔深花语断烟:鸟儿隔着繁花,仿佛在烟雾中断续低语,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 薄宦未能酬壮节:诗人官职卑微,未能实现壮志。
- 良时空自感流年:美好的时光只能感慨流逝。
- 因循未学陶潜兴:诗人未能像陶渊明那样隐逸。
- 长见孤云倍黯然:常常看到孤独的云彩,倍感凄凉。
修辞手法:
- 拟人:“鸟隔深花语断烟”中的“语断烟”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比喻:“长见孤云倍黯然”中的“孤云”比喻诗人的孤独和漂泊。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官场生涯的无奈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凄凉和孤独。
- 寒食:传统节日,增添了诗歌的情感色彩。
- 楚江:象征远行和漂泊。
- 残照:象征迷茫和无奈。
- 深花:象征美好的时光和隐逸的生活。
- 孤云:象征孤独和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寒食”指的是什么节日?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元宵节
-
“人思故国迷残照”中的“残照”指的是什么? A. 朝阳 B. 夕阳 C. 月光 D. 星光
-
诗中的“陶潜兴”指的是什么? A. 陶渊明的政治抱负 B. 陶渊明的隐逸生活 C.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 D. 陶渊明的军事才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寇准的《巴东寒食》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但寇准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寇准的《巴东寒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涉及隐逸生活的主题,但寇准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有助于理解“陶潜兴”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