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山中》

时间: 2025-01-27 04:08:59

晓风吹断花稍雨,青山白云无唾处。

岚光滴翠湿人衣,踏碎琼瑶溪上步。

人家远近屋参差,半成图画半成诗。

若使山中无杜宇,登山临水定忘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会稽山中
作者:戴复古 〔宋代〕

晓风吹断花稍雨,
青山白云无唾处。
岚光滴翠湿人衣,
踏碎琼瑶溪上步。
人家远近屋参差,
半成图画半成诗。
若使山中无杜宇,
登山临水定忘归。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微风吹散了花上的雨滴,
青山和白云在无边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宁静。
山间的光线透过雾气洒在翠绿的衣服上,
我在溪水边踏着碎玉般的步伐。
远处的人家错落有致,
这既像一幅画,又像一首诗。
如果山中没有杜鹃鸟的啼鸣,
我在山水之间定会忘记归途。

注释

  • 晓风:清晨的风,指清新的空气。
  • 花稍雨:花上的雨滴。
  • 唾处:唾即指吐口水,形容这里的宁静没有人打扰。
  • 岚光:山间的光线,指在雾气中透出的光。
  • 琼瑶:形容溪水清澈如玉,细腻如琼瑶。
  • 杜宇:杜鹃鸟,常被认为是孤独和思乡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孟,号复古,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诗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山川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会稽山中》创作于戴复古游历会稽山时。诗中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会稽山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的山水诗。诗的开头以“晓风”和“花稍雨”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诗人用“青山白云无唾处”强调了大自然的广阔与无人打扰的静谧,生动地展现了山中风光的恬淡。

“岚光滴翠湿人衣”一句,诗人通过光影的变化与山间湿润的气息,传达出一种轻柔的自然感受,似乎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温润的气候。在“踏碎琼瑶溪上步”中,诗人用“琼瑶”形容溪水的清澈与美丽,暗示了山水的灵动与诗意。

接下来的“人家远近屋参差”描绘了山中人家的布局与景观,既有视觉的美感,又给人一种生活的气息。最后一句“若使山中无杜宇,登山临水定忘归”更是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世外桃源的渴望与对尘世烦扰的逃避。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流畅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风吹断花稍雨:清晨的微风轻轻吹拂,花上的雨滴被吹散,描绘出清新的自然场景。
  2. 青山白云无唾处:青山与白云在广阔的天空中相互映衬,环境宁静而无人打扰。
  3. 岚光滴翠湿人衣:山间的光线透过雾气洒在翠绿色的衣服上,营造出一种湿润的气氛。
  4. 踏碎琼瑶溪上步:在溪水上行走,步伐轻盈,仿佛踏碎了琼瑶般的美丽。
  5. 人家远近屋参差:远处的人家错落有致,生动地描绘了山中生活的情景。
  6. 半成图画半成诗:自然景色如同一幅画,又像一首诗,表达了自然的美感。
  7. 若使山中无杜宇:如果山中没有杜鹃鸟的啼鸣,暗示一种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8. 登山临水定忘归:在山水之间徜徉,必定会忘记回家的路,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1. 比喻:如“琼瑶”比喻溪水的清澈,增添了诗的意象美。
  2. 拟人:山水与人的情感交融,使自然更具情感色彩。
  3. 对仗:如“远近屋参差”,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反映了对世外桃源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逃避,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风:象征清新、宁静的生活气息。
  • 青山白云:代表自然的广袤与美丽,象征着心灵的自由。
  • 岚光:指山间的光线,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美感。
  • 琼瑶:象征溪水的清澈与纯净,寓意生活的美好与珍贵。
  • 杜宇:象征孤独与思乡,反映人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风”指的是什么? A. 夜晚的风
    B. 清晨的风
    C. 中午的风
    D. 傍晚的风

  2. “岚光滴翠湿人衣”中的“岚光”是指什么? A. 晨光
    B. 夕阳
    C. 山间的光线
    D. 月光

  3. 诗中的“杜宇”指的是什么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雀鸟
    D. 喜鹊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竹里馆》: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自由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