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赋鸡头》
时间: 2025-01-11 05:51: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酹江月 赋鸡头 紫荷盘若,向波心溅溅鸿头高啄。满喙明珠三百颗,一夕秋风吹落。沙盎圆搓,麝汤旋煮,香喷佳人嚼。杯盘凉夜,楚江风味依约。今岁冷淡中秋,空雨湿,坐久寒生幕。草草时新聊应候,儿子灯前欢噱。趁暖争拈,分朋啮,翠屑纷如削。老夫旁看,苦吟思与韩较。
白话文翻译:
紫色的荷花像盘子一样,在波心溅起水花,像高啄的鸿鸟头。满嘴都是珍珠般的果实,一夜秋风吹落。沙锅里的圆果实在搓洗,麝香汤在煮,香气四溢,美人在咀嚼。凉夜的杯盘,楚江的风味依稀。今年中秋节冷清,空中的雨湿润,坐久了幕布生寒。草草地准备时新食物应节,儿子在灯前欢笑。趁着暖和争着拿取,分给朋友品尝,翠绿的碎屑纷飞如削。老夫在一旁观看,苦苦吟咏思考与韩愈比较。
注释:
- 紫荷盘若:形容荷花像盘子一样。
- 溅溅:水花飞溅的声音。
- 鸿头高啄:比喻荷花像高啄的鸿鸟头。
- 满喙明珠三百颗:形容果实像珍珠一样多。
- 沙盎圆搓:沙锅里的圆果实在搓洗。
- 麝汤旋煮:用麝香汤煮食物。
- 香喷佳人嚼:香气四溢,美人在咀嚼。
- 楚江风味依约:楚江的风味依稀。
- 冷淡中秋:形容中秋节冷清。
- 空雨湿:空中的雨湿润。
- 寒生幕:幕布生寒。
- 草草时新聊应候:草草地准备时新食物应节。
- 欢噱:欢笑。
- 趁暖争拈:趁着暖和争着拿取。
- 分朋啮:分给朋友品尝。
- 翠屑纷如削:翠绿的碎屑纷飞如削。
- 苦吟思与韩较:苦苦吟咏思考与韩愈比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该诗描绘了中秋时节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表达了对节日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中秋时节,诗人通过对鸡头果实的描绘,以及对节日氛围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节日的独特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时节的鸡头果实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诗中“紫荷盘若”、“满喙明珠三百颗”等句,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中秋之夜,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和自然的美丽。诗人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如“沙盎圆搓”、“麝汤旋煮”,展现了生活的情趣和对美食的享受。结尾的“老夫旁看,苦吟思与韩较”,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对前人的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中秋节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荷盘若,向波心溅溅鸿头高啄:以荷花比喻鸡头果实,形象生动。
- 满喙明珠三百颗,一夕秋风吹落:形容果实像珍珠一样多,秋风吹落,富有画面感。
- 沙盎圆搓,麝汤旋煮,香喷佳人嚼:描绘烹饪过程,香气四溢,美人在咀嚼,展现生活情趣。
- 杯盘凉夜,楚江风味依约:凉夜的杯盘,楚江的风味依稀,营造节日氛围。
- 今岁冷淡中秋,空雨湿,坐久寒生幕:表达对中秋节冷清的感受。
- 草草时新聊应候,儿子灯前欢噱:草草地准备时新食物应节,儿子在灯前欢笑,展现家庭温馨。
- 趁暖争拈,分朋啮,翠屑纷如削:趁着暖和争着拿取,分给朋友品尝,翠绿的碎屑纷飞如削,展现节日氛围。
- 老夫旁看,苦吟思与韩较:老夫在一旁观看,苦苦吟咏思考与韩愈比较,表达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对前人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紫荷盘若”、“满喙明珠三百颗”等,形象生动。
- 拟人:如“鸿头高啄”,赋予荷花以生命力。
- 对仗:如“沙盎圆搓,麝汤旋煮”,语言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时节的鸡头果实的描绘,以及对节日氛围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节日的独特情感。诗人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生活的情趣和对美食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对前人的敬仰。
意象分析:
- 紫荷盘若:以荷花比喻鸡头果实,形象生动。
- 满喙明珠三百颗:形容果实像珍珠一样多,富有画面感。
- 沙盎圆搓:描绘烹饪过程,展现生活情趣。
- 麝汤旋煮:香气四溢,美人在咀嚼,展现生活情趣。
- 杯盘凉夜:营造节日氛围。
- 翠屑纷如削:翠绿的碎屑纷飞如削,展现节日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紫荷盘若”比喻的是什么? A. 荷花 B. 鸡头果实 C. 珍珠 D. 鸿鸟头
-
诗中“满喙明珠三百颗”形容的是什么? A. 荷花 B. 鸡头果实 C. 珍珠 D. 鸿鸟头
-
诗中“老夫旁看,苦吟思与韩较”表达了什么? A. 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B. 对前人的敬仰 C. 对节日的感受 D.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描绘中秋节的景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节日的感受。
诗词对比:
- 王恽《酹江月 赋鸡头》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诗都描绘了中秋节的景象,但王恽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全宋词》
- 《元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