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正议李公挽词 其一》

时间: 2025-01-11 23:48:08

内阁论思密,西班步武清。

谁无子隆贵,独被主恩荣。

带曳黄金重,鞍飞白玉轻。

旧时行乐地,箫鼓入佳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正议李公挽词 其一
作者: 韩驹 〔宋代〕

内阁论思密,西班步武清。
谁无子隆贵,独被主恩荣。
带曳黄金重,鞍飞白玉轻。
旧时行乐地,箫鼓入佳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公的追悼。诗中提到内阁讨论政事,西班的军队清明有序。谁家没有儿子荣华富贵,而李公却独自享受着皇上的恩宠。李公的身世如同黄金般沉重,而他的马鞍则轻如白玉。曾经的欢乐场所,如今却已是箫鼓声中,迎接李公的归来。

注释:

  • 内阁: 指古代中国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处理国家大事。
  • 思密: 思想深邃,指政事讨论的内容。
  • 西班: 西班指的是西方的军队,象征军队的清明与有序。
  • 隆贵: 指地位高贵、家庭显赫。
  • 独被主恩荣: 特指李公受到皇帝的独特宠爱和荣宠。
  • 带曳: 意思是拖着、携带。
  • 黄金重: 比喻李公的身世和责任重大。
  • 鞍飞白玉轻: 比喻李公的权利享受轻松愉悦。
  • 旧时行乐地: 过去欢乐的地方。
  • 箫鼓入佳城: 意味着音乐声传入美丽的城镇,象征着哀悼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驹,宋代诗人,以其辞藻华丽和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作往往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关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是为李公而作,李公是一位受到皇帝宠信的高官,其去世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哀悼。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公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同时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政治环境。

诗歌鉴赏:

《故正议李公挽词 其一》通过对李公生前地位的描绘和死后受人追思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其的深切怀念。诗中前两句通过“内阁论思密,西班步武清”两句,反映出李公在政治上的才华与地位,表现出他在朝廷内外的威望与清明的政风。接下来的“谁无子隆贵,独被主恩荣”,则用对比手法,强调了李公的特殊地位,突显出他与众不同的荣耀与受到的恩宠。

在表现李公的身世时,诗人用“带曳黄金重,鞍飞白玉轻”形象化地描绘出李公的责任与荣耀。这里的“黄金重”不仅是指财富的象征,更隐含着身为高官的沉重责任;而“白玉轻”则暗示李公享受的荣华富贵并没有让他感到负担,反而是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旧时行乐地,箫鼓入佳城”,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高潮,描述了李公生前的快乐场景与离世后的追悼气氛,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内阁论思密: 描述内阁中的政治讨论,暗示李公的深思熟虑。
  2. 西班步武清: 赞美西方军队的清明,有序的政局。
  3. 谁无子隆贵: 反问句,指出人们都有儿子可以享富贵,突显李公的独特地位。
  4. 独被主恩荣: 强调李公受到了皇帝的独特恩宠。
  5. 带曳黄金重: 象征李公的责任重大。
  6. 鞍飞白玉轻: 形容李公享受的生活轻松写意。
  7. 旧时行乐地: 追忆过去欢乐的场所。
  8. 箫鼓入佳城: 传达哀悼与缅怀之情。

修辞手法:

  • 对比: 用李公与其他人的地位对比,突出其独特性。
  • 比喻: 用“黄金”和“白玉”比喻责任与享受,增强艺术表现力。
  • 排比: 通过句式的重复,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和情感的凝聚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对李公的追悼不仅是对其个人的怀念,更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反思,表达了对忠臣良将的敬仰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内阁: 权力的象征,代表着政治中心。
  • 黄金: 象征财富与地位。
  • 白玉: 象征轻松与享乐。
  • 箫鼓: 代表音乐与欢庆,亦可引申为哀悼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西班”的含义是什么?

    • A. 西方的军队
    • B. 内阁的讨论
    • C. 诗人的朋友
  2. 诗中“谁无子隆贵”的意思是什么?

    • A. 每个人都有子女
    • B. 每个人都有荣华富贵
    • C. 只有李公有儿子
  3. “箫鼓入佳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庆
    • B. 哀悼
    • C. 祝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韩驹的《故正议李公挽词》同样表达了对逝去人物的哀悼之情,但杜甫的作品更注重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韩驹则通过对李公生前荣华的描绘,展现了更多的历史感和政治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