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信州呈季承》

时间: 2025-02-04 16:56:52

行役将穷兴未穷,百篇酬唱与君同。

人间此乐胡能再,何处江西更古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役将穷兴未穷,百篇酬唱与君同。人间此乐胡能再,何处江西更古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漫长的旅途中,我的兴致并未减退,与你共同创作了上百篇酬唱之作。人世间这样的乐趣怎能再次找到,何处能像江西那样古老而和谐地融合。

注释:

字词注释:

  • 行役:指旅途。
  • 穷:尽,减退。
  • 兴未穷:兴致未减退。
  • 酬唱:互相赠答的诗作。
  • 胡能再:怎能再次。
  • 江西:指江西省,古时文化繁荣之地。
  • 古融:古老而和谐地融合。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作者在旅途中的兴致和对江西文化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此诗可能是在他的一次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江西文化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的一次旅途中,与友人共同创作诗歌时所作,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江西文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兴致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首句“行役将穷兴未穷”,表明尽管旅途漫长,但作者的创作热情并未减退。次句“百篇酬唱与君同”,则具体描绘了与友人共同创作诗歌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诗歌的共同热爱。后两句“人间此乐胡能再,何处江西更古融”,则表达了对这种创作乐趣的珍惜,以及对江西文化的赞美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行役将穷兴未穷”,通过对比“行役”与“兴”的状态,突出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创作热情。
  • 次句“百篇酬唱与君同”,具体描绘了与友人共同创作诗歌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后两句“人间此乐胡能再,何处江西更古融”,则表达了对这种创作乐趣的珍惜,以及对江西文化的赞美和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首句通过“行役将穷”与“兴未穷”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创作热情。
  • 排比:次句通过“百篇酬唱与君同”的排比,强调了与友人共同创作的情景。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兴致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以及对江西文化的赞美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役:旅途的意象,象征着漫长和艰辛。
  • 兴:创作热情的意象,象征着活力和激情。
  • 酬唱:诗歌创作的意象,象征着交流和共鸣。
  • 江西:文化繁荣的意象,象征着古老和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赵蕃 B. 苏轼 C. 杜甫 D.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百篇酬唱”指的是什么? A. 作者独自创作的百篇诗作 B. 作者与友人共同创作的百篇诗作 C. 作者对百篇诗作的评论 D. 作者对百篇诗作的翻译

  3. 诗中“何处江西更古融”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江西的自然风光 B. 江西的文化传统 C. 江西的经济繁荣 D. 江西的政治稳定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将至信州呈季承》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感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对特定地域文化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等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生平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