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庭秋 全真》

时间: 2025-01-27 03:21:40

阴阳悉备道风淳。

精粹保天真。

分擘刚柔动静,炼九还、丹体清新。

扶持一性已通神。

触处露全身。

了了三空无碍,混太虚、体净超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阴阳悉备道风淳。精粹保天真。分擘刚柔动静,炼九还丹体清新。扶持一性已通神。触处露全身。了了三空无碍,混太虚体净超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道教哲学中的阴阳和谐,强调保持一种纯净的、自然的状态。通过调和刚柔、动静,炼制九品还丹,使身体和精神都得以清新。扶持内在的本性,已经通达了神的境界。无论在哪里,都是全身的自然显露。了悟了三空的境界,融入无边的太虚,身心都超越了世俗的尘埃。

注释:

  • 阴阳:道教哲学的基本概念,代表宇宙中的两种相对力量。
  • 道风:道教的风尚、气质。
  • 精粹:指精华、纯粹的东西。
  • 九还丹:道教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象征长生不老。
  • 三空:指空无、无形、无碍的境界。
  • 混太虚:融入无边的虚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吉昌,元代诗人,致力于道教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他的诗作常常融入道教哲理,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文化多元。王吉昌通过此诗表达对道教的理解与追求,渴望在纷扰的世俗中找到一种内在的平和。

诗歌鉴赏:

《感庭秋》是一首极具道教哲学内涵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阴阳、刚柔、动静的调和,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宁静的智慧,诗人通过炼制九还丹,象征着对生命本质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生命真谛的探索。每一句都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洞察。最后,诗人提到“混太虚体净超尘”,更是将个人的精神追求与宇宙的广阔相结合,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道教的哲学思想,也体现了王吉昌高超的诗歌技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阴阳悉备道风淳”:阴阳二气齐备,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 “精粹保天真”:强调保持一种纯净的状态。
    • “分擘刚柔动静”:探讨刚与柔、动与静的调和。
    • “炼九还丹体清新”:通过修炼达到健康和清新的身体状态。
    • “扶持一性已通神”:保持内在本性,已达至神的境界。
    • “触处露全身”:无论在哪里都能体现自然的真实。
    • “了了三空无碍”:理解了空无的境界,无所障碍。
    • “混太虚体净超尘”:融入虚无的境界,超越尘世的纷扰。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刚柔动静”形成对仗,增加韵律感。
    • 比喻:将炼丹比作身体和精神的提升。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道教哲学的探讨,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

意象分析:

  • 阴阳:象征自然法则与生命的对立统一。
  • 九还丹:代表长生与对生命本质的追求。
  • 三空:象征超越世俗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还丹”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长生不老
    • C. 名誉
    • D. 权力
  2. “阴阳悉备”强调了什么?

    • A. 人与神的关系
    • B. 自然的和谐美
    • C. 社会的动荡
    • D. 个人的奋斗

答案

  1. B. 长生不老
  2. B. 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苏轼

诗词对比

  • 王吉昌的《感庭秋》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但王吉昌更强调道教哲学,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元代诗人王吉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