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妙庭观》

时间: 2024-09-19 21:43:29

闻说瑶池事渺然,那知此地有飞仙。

玉皇妙曲人何在,金鼎灵丹世莫传。

漫写风姿□俗眼,空余窟室奉炉烟。

何时了却公家事,一洗尘襟访洞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说瑶池事渺然,那知此地有飞仙。
玉皇妙曲人何在,金鼎灵丹世莫传。
漫写风姿俗眼,空余窟室奉炉烟。
何时了却公家事,一洗尘襟访洞天。

白话文翻译:

听说瑶池的故事那么遥远,不知道这里竟有飞仙。
玉皇的美妙乐曲人在哪里呢?金鼎里的灵丹世间无人传授。
随意描绘美丽风姿只在俗人眼中,空留山洞里香烟袅袅。
什么时候才能了却公事,洗净尘俗的衣襟,去访那洞天仙境?

注释:

  •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通常与西方的仙女有关。
  • 飞仙:指仙人或神仙,象征超脱世俗的境界。
  • 玉皇:玉皇大帝,传说中的天帝,主宰天界。
  • 金鼎:古代炼丹的器具,象征长生不老的药物。
  • 窟室:指山洞或隐居的地方。
  • 炉烟:炼丹时的烟雾,象征着修道的过程。
  • 公家事:指世俗的事务,涉及官场或人情世故。
  • 洞天:仙境,指隐秘的、远离尘世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活跃于文学创作。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题妙庭观》写于一个寻求仙境与心灵解脱的背景下,诗人可能在某个隐士或道士的庙宇中,感受到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望与对世俗事务的厌倦。

诗歌鉴赏:

《题妙庭观》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诗人通过对瑶池、飞仙、玉皇和金鼎等意象的描绘,展示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追求超脱的愿望。首句“闻说瑶池事渺然”,引入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意象,诗人以此表达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接下来的“那知此地有飞仙”,则暗示了在现实世界中仍然隐藏着超越之境。

“玉皇妙曲人何在,金鼎灵丹世莫传”将诗人的思考带入一个更深层次的哲学探讨,借助于神话传说,诗人质疑那些理想是否真实存在,以及世间是否仍有通往长生与超脱的道路。

在“漫写风姿俗眼,空余窟室奉炉烟”中,诗人以自嘲的笔调描绘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的无奈与空虚,形象地展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何时了却公家事,一洗尘襟访洞天”则充满了期待与渴望,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的羁绊,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题妙庭观》不仅展示了个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对精神栖息地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说瑶池事渺然:听说瑶池的故事很遥远,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2. 那知此地有飞仙:意外发现眼前的地方竟有飞仙,暗示现实中也有神秘的存在。
  3. 玉皇妙曲人何在:询问玉皇的美妙音乐家在哪里,体现了对理想的追寻。
  4. 金鼎灵丹世莫传:金鼎中的灵丹在世上无人传授,表达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5. 漫写风姿俗眼:随意描绘美丽的风姿只在世俗眼中,表现了对表象的无奈。
  6. 空余窟室奉炉烟:山洞里空余的香烟,象征修行者的孤独与空虚。
  7. 何时了却公家事:何时才能了却世俗的事务,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
  8. 一洗尘襟访洞天:想要洗净尘俗,去寻求理想的洞天,体现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瑶池、飞仙等作为理想的象征。
  • 对仗:如“玉皇妙曲”与“金鼎灵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读者思考,如“人何在”。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世俗的反思,表现了人们在追求真理与自由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池:象征理想的仙境与完美的生活。
  • 飞仙:代表超脱世俗的存在。
  • 玉皇:象征权力与神性。
  • 金鼎: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道理与智慧。
  • 炉烟:象征修行过程中的孤独与坚持。
  • 洞天:象征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瑶池”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仙境
    C. 历史遗迹

  2. “金鼎灵丹世莫传”中“世莫传”意味着什么? A. 没有人传授
    B. 很多人传授
    C. 只有少数人知道

  3. 诗人希望什么时候能“了却公家事”? A. 现在
    B. 不确定
    C. 永远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描绘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但陆游更倾向于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而陆楠则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