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徯》

时间: 2025-04-27 07:33:20

幽处寻书坐,朝朝闭竹扉。

山僧封茗寄,野客乞诗归。

秋卷多唯好,时名屈更肥。

明年取前字,杯酒赛春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处寻书坐,朝朝闭竹扉。
山僧封茗寄,野客乞诗归。
秋卷多唯好,时名屈更肥。
明年取前字,杯酒赛春辉。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地方,我静坐寻书,天天关闭竹门。
山中的僧人寄来茶水,野外的客人请求我写诗带回。
秋天的卷饼多么美味,时令的食物更是丰腴。
明年我将取回之前的字句,举杯畅饮如同春天的光辉。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处:指幽静的地方。
  • 寻书:寻找书籍、读书。
  • 竹扉:竹制的门。
  • 山僧:山中的和尚。
  • 封茗:寄送茶水。
  • 乞诗:请求诗作。
  • 秋卷:指秋天的美食,可能是指一种食物。
  • :指秋季的丰腴。
  • 杯酒:指饮酒。

典故解析:

  •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它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 780—846),字子云,号宁居,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居长安。姚合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隐居生活,体现了文人清雅的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可能与作者隐居生活的经历有关,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文人生活的追求。诗中描绘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歌鉴赏:

《寄张徯》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恬淡与美好。诗的开头,"幽处寻书坐",描绘了一个静谧的书房,诗人以此为背景,展示了他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接着“朝朝闭竹扉”,更是将隐居生活的宁静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联中“山僧封茗寄,野客乞诗归”,则描绘了与友人的互动,表现了诗人与他人的友情与交流,增添了人情味。茶与诗的交换,象征着文化与情感的交融。

后两联通过“秋卷多唯好,时名屈更肥”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恩,描绘了丰收的季节以及美味的食物,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乐观态度。最后一句“明年取前字,杯酒赛春辉”则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将春光与饮酒的快乐结合,形成了诗的圆满。

整首诗以静谧的隐居生活为背景,融合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示了唐代文人追求清雅生活的理想,并传达出一种向往平静、自然的哲学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处寻书坐:在幽静的地方坐着阅读书籍,表达了对读书生活的热爱。
  • 朝朝闭竹扉:每天都关闭竹门,体现了隐居的生活方式。
  • 山僧封茗寄:山中和尚寄来的茶水,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 野客乞诗归:野外的朋友请求诗作,显示了诗人的社交生活。
  • 秋卷多唯好:秋天的美味食物,反映了诗人对丰收的赞美。
  • 时名屈更肥:指当季食物的丰腴,寓意生活的富足。
  • 明年取前字:期待明年能再写出好的诗句。
  • 杯酒赛春辉:饮酒的快乐如同春天的光辉,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杯酒赛春辉”比喻饮酒的快乐,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山僧封茗寄,野客乞诗归”,对仗工整,增添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然与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处:象征静谧与内心的安宁。
  • 竹扉:象征隐居生活的简朴与自然。
  • 山僧:代表人际交往与友谊。
  • 秋卷:象征丰收与生活的富足。
  • 杯酒:象征庆祝与享受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幽处”是指什么?

    • A. 喧闹的地方
    • B. 幽静的地方
    • C. 热闹的集市
    • D. 繁华的街道
  2. 诗中“山僧”寄来的是什么?

    • A. 食物
    • B. 茶水
    • C. 书籍
    • D. 诗句
  3. 诗人期待明年能取回什么?

    • A. 朋友
    • B. 诗句
    • C. 茶水
    • D. 食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居生活的悠闲,展示自然美。
  • 《过故人庄》: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归属感,风格上虽不同,但均反映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姚合研究”相关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