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峡州三游洞
魏了翁 〔宋代〕
洞前日日客维舟,短咏长吟汗马牛。
名迹都随形气尽,惟余元白几人留。
白话文翻译:
在洞口旁,每天都有客人来此游玩,乘舟而行;即使是短暂的吟咏与长久的歌唱,也让人感到疲惫不堪。那些著名的遗迹,如今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唯有李白和白居易的诗歌,依然留在世间。
注释:
- 洞前:指三游洞前面。
- 日日客维舟:每天都有客人来此游玩,乘舟而行。
- 短咏长吟:短暂的吟咏与长久的歌唱。
- 汗马牛:形容旅途的辛劳。
- 名迹:指著名的诗文和遗迹。
- 元白:指唐代诗人李白和白居易,他们的诗歌在后世流传甚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约1230-1290),字梦阮,号秋水,宋代诗人。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善于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魏了翁的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尤以山水诗最为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魏了翁游览峡州三游洞时,洞内外的美景和历史遗迹引发了他对时光流逝和诗人名迹的感慨。
诗歌鉴赏:
《题峡州三游洞》一诗,通过对三游洞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和对文化传承的感慨。诗的开头以“洞前日日客维舟”引入,描绘出这里游人如织的热闹场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短咏长吟汗马牛”则转向对游人疲惫的表现,暗示着尽管景色美丽,但游览的过程依然是辛苦的。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自然之美与人类活动的思考更加深刻。
接下来的“名迹都随形气尽”,则是诗的情感高潮,诗人感受到名胜古迹在时间流逝中渐渐消失,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而结尾“惟余元白几人留”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落寞,李白和白居易的诗歌如同永恒的星辰,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然而其他的名迹却已无存。这一结尾不仅升华了全诗的主题,也引发读者对文化传承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前日日客维舟”:强调了三游洞作为游览胜地的热闹景象。
- “短咏长吟汗马牛”:反映游览的辛劳,暗示游人对美景的追求也是一种负担。
- “名迹都随形气尽”:感慨历史遗迹的消逝,表现出时间的无情。
- “惟余元白几人留”:指出仅有李白和白居易的诗作依然流传,表达对古代诗人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游人热闹与疲惫的对比,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 象征:李白和白居易象征着永恒的文化与诗歌的力量。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对历史遗迹消逝的惋惜,以及对古代诗人作品的崇敬,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代表着自然的神秘与美好。
- 客: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名迹: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元白:象征着永恒的文学价值与人类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名迹是指哪些诗人的作品?
A. 杜甫与白居易
B. 李白与白居易
C. 王维与李白
D. 苏轼与杜甫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游山玩水的乐趣
B. 对历史遗迹消逝的惋惜
C. 对人生的感慨
D.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短咏长吟”中的“短”和“长”分别指什么?
A. 时间的长短
B. 游览的时长
C. 诗歌的形式
D. 游人的疲惫程度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魏了翁的《题峡州三游洞》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但魏了翁更强调历史的沧桑感与文化的流逝,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个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