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席上作》
时间: 2025-01-27 04:16: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席上作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楼观青红倚快晴,
惊看陆地涌蓬瀛。
南园花影笙歌地,
东岭松风鼓角声。
山绕水,水萦城。
柳边沙外古今情。
坐中更有挥毫客,
一段风流画不成。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天气下,青楼红楼交相辉映,
令人惊讶的是陆地如同涌出的蓬莱仙境。
南园中花影摇曳,笙歌缭绕,
东岭的松风送来鼓角声。
山环水绕,水流萦绕着城池。
柳树边沙滩之外,古今情感交融。
席间还有挥毫作画的客人,
却难以描绘出这一段风流韵事。
注释
- 青红:指楼宇的颜色,象征繁华的景象。
- 蓬瀛:指神话中的仙境,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笙歌:古代乐器,表示欢快的音乐和歌声。
- 鼓角声:古代军乐,象征着豪情和壮志。
- 挥毫:指书写或作画,象征文人雅士的创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澄江,江苏常州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席间,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对文人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闲适雅致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鹧鸪天·席上作》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人们在山水之间的悠然自得。诗中的“青红”与“快晴”交织,描绘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感到心旷神怡。接着,作者用“惊看陆地涌蓬瀛”来表达对美好景色的惊讶和赞叹,仿佛在这一刻,现实与梦幻交融,展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
随着描绘的深入,南园的“花影笙歌”和东岭的“松风鼓角声”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生气的氛围。这里不仅是自然的美,更是人文的盛宴,诗人通过音乐和自然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最后,诗中提到的“坐中更有挥毫客”则引发了对文人创作的思考,尽管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仍旧难以描绘出那份风流韵事,折射出一种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歌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淡淡的惆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创作的追求,充满了生活的哲理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观青红倚快晴:青楼红楼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 惊看陆地涌蓬瀛:诗人惊讶地看到陆地如同传说中的蓬莱仙境,表现出对美景的赞赏。
- 南园花影笙歌地:南园的花影摇曳,伴随着笙歌声,描绘了欢快热闹的场景。
- 东岭松风鼓角声:东岭的松风中传来鼓角的声音,带有一种豪情壮志的气氛。
- 山绕水,水萦城:山环水绕,水流环绕着城池,描绘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柳边沙外古今情:柳树边沙滩之外,古今情感交融,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情的变化。
- 坐中更有挥毫客:席间有文人正在挥毫作画,表现出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一段风流画不成:尽管环境美好,画作却难以完成,寓意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蓬瀛”比喻理想的美好生活。
- 对仗:如“山绕水,水萦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花影”与“笙歌”结合,生动描绘了场景。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体现了士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红:象征繁华与生机。
- 笙歌:代表欢快的生活氛围。
- 松风:寓意清新与高洁。
- 古今情: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情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红”指的是什么?
- A. 颜色
- B. 人名
- C. 地名
-
“南园花影笙歌地”中的“笙歌”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音乐
- C. 地名
-
诗中的“挥毫客”指的是?
- A. 画家
- B. 诗人
- C. 商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鹧鸪天·席上作》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有对美好生活的描绘,但范成大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李清照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选》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内涵,同时也为学习古诗词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