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时间: 2025-01-10 22:43: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
作者:王仲甫
风折新英,雨肥繁实,又还如豆。
玉核初成,红腮尚浅,齿软酸透。
粉墙低亚,佳人惊见,不管露沾襟袖。
一枝钗子未插,应把手挼频嗅。
相思病酒,只因思此,免使文君眉皱。
入鼎调羹,攀林止渴,功业还依旧。
看看飞燕,衔将春去,又将欲黄昏时候。
争如向金盘满捧,共君王对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新的花朵在风中折断,经过雨水的滋润变得丰盈,就像豆荚一样。花蕾刚刚形成,红腮尚且不深,齿间的果实也不过是微酸。粉色的墙低矮,佳人惊讶地看见这一切,毫不在意露珠湿透了衣襟。她的头发上还未插上钗子,双手频频地捏着花朵,细细嗅闻。相思的病痛如同酒醉,只因思念她,才不让文君眉头紧锁。入鼎调羹,攀林止渴,功业依然如故。看看那飞燕,衔着春天的离去,又快要到黄昏的时候。何不满捧金盘,与君王对饮呢?
注释:
- 新英:指春天新开的花朵。
- 雨肥繁实:雨水滋润后,果实丰盈。
- 玉核初成:果实刚开始形成。
- 红腮尚浅:花的颜色还不深。
- 露沾襟袖:露水湿了衣襟和袖子。
- 钗子:一种发饰。
- 相思病酒:思念的痛苦如同酒醉。
- 文君:指古代的才女,常用来比喻聪慧的女子。
- 鼎调羹:比喻入世经商或谋求事业。
- 飞燕: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离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仲甫,南宋时期的词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细腻,情感真挚。他的词作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永遇乐》是在春天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爱情的渴望。诗中充满了对佳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
诗歌鉴赏:
这首《永遇乐》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融合了爱情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用“风折新英,雨肥繁实”,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紧接着用“玉核初成,红腮尚浅”描绘出花朵的娇嫩,生动而细腻。接下来的描写中,佳人惊见这一切,毫不在意露珠湿透了衣襟,展现了她的自然与优雅。
在描写佳人的同时,诗人流露出对她的思念之情,提到“一枝钗子未插,应把手挼频嗅”,细腻的情感在此刻爆发,展现了对佳人深切的渴望和思念。这里的“相思病酒”更是将思念之苦比作酒醉,意象独特,情感真挚。
最后,诗中以“争如向金盘满捧,共君王对酒”作结,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间的爱恋,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折新英,雨肥繁实:春风吹来,新开的花朵被摧折,雨水滋润后果实变得丰盈。
- 玉核初成,红腮尚浅,齿软酸透:花蕾刚刚形成,颜色还不深,果实微酸。
- 粉墙低亚,佳人惊见,不管露沾襟袖:低矮的粉墙下,佳人惊讶地看到这一切,毫不在意露水湿透了衣裳。
- 一枝钗子未插,应把手挼频嗅:她的发髻上还未插上钗子,手指频频捏着花朵,细细嗅闻。
- 相思病酒,只因思此,免使文君眉皱:思念的痛苦像酒醉一样,只因思念她,才不让文君皱眉。
- 入鼎调羹,攀林止渴,功业还依旧:入鼎调羹比喻谋求事业,攀林止渴展现对生活的追求,功业依然存在。
- 看看飞燕,衔将春去,又将欲黄昏时候:燕子衔着春天的离去,快要到黄昏时分。
- 争如向金盘满捧,共君王对酒:何不满捧金盘,与君王对饮,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病酒”,生动形象。
- 拟人:花朵与佳人均被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词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珍惜,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人间的思念,情感真挚而细腻。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英:象征春天的新生与希望。
- 玉核:象征爱情的纯洁与初恋的甜美。
- 佳人:象征理想的爱人,寄托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 飞燕:象征春天的离去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所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相思病酒”主要表达了对____的思念。
-
判断题:诗人对佳人的描述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对/错)
答案:
- B. 春天
- 佳人
- 错(诗人对佳人的描述表现出深切的思念与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王仲甫的《永遇乐》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内心的细腻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