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读书》

时间: 2025-01-25 22:56:56

读书喜夜长,著书悲齿暮。

平生企前哲,凛有庸人惧。

吾庐大泽中,地旷北风怒。

徂年凋草木,寒气逼霜露。

灯昏老眼闇,钝马行恶路。

投枕卷未终,吾衰叹非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读书
——陆游 〔宋代〕

读书喜夜长,著书悲齿暮。
平生企前哲,凛有庸人惧。
吾庐大泽中,地旷北风怒。
徂年凋草木,寒气逼霜露。
灯昏老眼闇,钝马行恶路。
投枕卷未终,吾衰叹非故。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秋夜中,我喜爱读书,但写书却因年华渐暮而感到悲伤。
我平生向往那些前辈的贤哲,然而却常常被庸人所惧怕。
我的小屋坐落在大泽之中,周围地广人稀,北风怒吼。
岁月流逝,草木凋零,寒气逼近,霜露来袭。
灯光昏暗,眼睛逐渐模糊,像钝马在恶路上行走。
我把枕头扔开,书卷未读完,感叹自己衰老,不是因为意愿。

注释

  • 齿暮:意指年老,牙齿衰退。
  • 平生企前哲:一生以来向往那些前辈的智者。
  • :形容冷酷严厉的样子。
  • 庸人:指平庸无能的人。
  • 投枕:指将枕头扔开,表示不满或烦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势,也有细腻婉约的情感。陆游一生经历了国家灭亡、南宋建立等重大历史变迁,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个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在秋夜孤独读书时的心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陆游的《秋夜读书》以秋夜为背景,抒发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老去的无奈。诗中不仅描写了秋天的萧瑟和寒冷,还通过“读书喜夜长,著书悲齿暮”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与对生命流逝的惋惜。诗的开头就将读书与著书两种状态进行对比,前者让人愉悦,后者却因年华渐老而感到悲伤。这种对比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

在意象上,陆游通过“北风怒”、“草木凋零”等描写,营造出一种苍凉的秋夜氛围,增强了诗的情感厚度。诗中提到的“灯昏老眼闇”,则生动地表现了他因年老而视力减退的现实,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无奈与无助。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时光无情的感慨和对学问追求的执着,表现出一种深厚的人生哲理。陆游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结合,构建出一种深刻的秋夜意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读书喜夜长:喜爱在夜晚读书,感受夜长带来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2. 著书悲齿暮:写书却因年老而感到悲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3. 平生企前哲:一生以来向往前辈的智者,显示了他的敬仰。
  4. 凛有庸人惧:对庸人的惧怕,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失望。
  5. 吾庐大泽中:个人的居所位于广阔的自然中,显得孤独。
  6. 地旷北风怒:描绘了秋夜的环境,北风的怒吼让人感到寒冷。
  7. 徂年凋草木:岁月流逝,草木凋零,暗示生命的脆弱。
  8. 寒气逼霜露:寒冷的气息逼近,加重了凄凉的氛围。
  9. 灯昏老眼闇:昏暗的灯光下,老人的眼睛模糊,显示出衰老的无奈。
  10. 钝马行恶路:比喻自己在艰难的道路上摸索,象征着人生的困境。
  11. 投枕卷未终:表达了内心的不安与对知识的追求尚未完成。
  12. 吾衰叹非故:感叹自己的衰老并不是因为志向的放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钝马行恶路”比喻人生的艰难。
  • 对仗:如“读书喜夜长,著书悲齿暮”,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北风怒”,赋予北风以情感,增强了情景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夜的孤独与思考,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与对衰老的无奈,反映了陆游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慨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宁静与沉思的时刻,承载了思考的重量。
  • 灯光:象征知识与智慧,在昏暗中显得珍贵。
  • 北风:象征外界的压力与困境,增强了诗的氛围。
  • 草木:象征生命的脆弱,映射个人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夜读书》是谁的作品?

    • A. 杜甫
    • B. 陆游
    • C. 李白
  2. 诗中“读书喜夜长”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夜晚的厌恶
    • B. 对知识的渴求
    • C. 对孤独的享受
  3. “灯昏老眼闇”中的“昏”字是什么意思?

    • A. 明亮
    • B. 黑暗
    • C. 模糊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秋夜读书》与杜甫的《春夜喜雨》都是对秋冬时节的反思,但陆游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感,而杜甫则在自然景象中找到希望。

参考资料

  1. 《陆游诗词全集》
  2. 《宋代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诗词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