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员外使还苏州,兼呈前袁州李使君,赋得》

时间: 2025-01-11 05:43:29

别离共成怨,衰老更难忘。

夜月留同舍,秋风在远乡。

朱弦徐向烛,白发强临觞。

归献西陵作,谁知此路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员外使还苏州,兼呈前袁州李使君
别离共成怨,衰老更难忘。
夜月留同舍,秋风在远乡。
朱弦徐向烛,白发强临觞。
归献西陵作,谁知此路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所带来的怨恨和衰老后难以忘怀的情感。夜晚的明月依旧照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而秋风却在远方的故乡吹拂。朱色的琴弦轻轻拨动着烛光,尽管我已白发苍苍,却仍要强作欢颜举杯畅饮。归去献诗于西陵,谁能知道这条归路是多么漫长。

注释:

  • 共成怨:共同的离别使彼此心生怨怼。
  • 衰老:指年岁渐长,身体衰老。
  • 朱弦:指红色的琴弦,这里可能象征着音乐的悠扬。
  • 临觞:举杯,饮酒的意思。
  • 西陵:指西陵的地区,古时是个著名的地方,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文化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号白云。其诗歌风格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人生感悟与离别之情。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员外返回苏州时,刘长卿意在表达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描绘了夜晚的月光和秋风,渗透出一种浓厚的乡愁与对青春逝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浓厚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伤感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别离共成怨,衰老更难忘”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对友谊的珍惜。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夜月和秋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在离别时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朱弦徐向烛,白发强临觞”则展现了诗人在饮酒时的情景,尽管面临衰老,他依然努力保持欢愉的姿态,显示出一种顽强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归献西陵作,谁知此路长”则传达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离别后的回归之路似乎漫长而遥不可及。这种情感的层次感和深度,使得整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与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别离共成怨:离别使得彼此间产生了怨恨与不舍。
  2. 衰老更难忘:年华已逝,衰老让人对过往的回忆更加深刻。
  3. 夜月留同舍:夜晚的明月照耀着曾经共同生活的地方,似乎在怀念过去的时光。
  4. 秋风在远乡:秋风的吹拂在遥远的故乡,带来了一丝凉意与孤独感。
  5. 朱弦徐向烛:红色的琴弦轻轻拨动,映衬着烛光,营造出温暖而又惆怅的气氛。
  6. 白发强临觞:尽管已白发苍苍,仍然强颜欢笑,举杯畅饮。
  7. 归献西陵作:打算归去西陵献上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文化的追求。
  8. 谁知此路长:对归途漫长的感慨,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怨恨,深化了情感。
  • 对仗:如“朱弦徐向烛,白发强临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交织:夜月、秋风、朱弦、白发等意象交织,共同构建起诗的情感背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夜月:象征着思念与怀旧,也代表着美好的回忆。
  • 秋风:隐喻着离别与孤独,唤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
  • 朱弦:象征着欢愉与生活的美好,尽管已白发苍苍,仍不忘享受生活。
  • 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衰老,带来对青春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朱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餐具
    C. 书籍
    D. 衣物

  2. “别离共成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伤感
    C. 满足
    D. 平静

  3. 诗中提到的“西陵”是指: A. 一座山
    B. 一个城市
    C. 一处文化场所
    D. 一条河

答案: 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赠汪伦》

诗词对比:

  1. 刘长卿《送李员外使还苏州》:侧重于离别的伤感和对友谊的珍惜。
  2. 王之涣《登鹳雀楼》:更多地表现了壮观的自然景色与人生的哲理。

两者都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主题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显悲凉,后者则有激昂向上的气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