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郭恒悄悄,林月亦娟娟。
景清神已澄,事简虑绝牵。
秋塘遍衰草,晓露洗红莲。
不见心所爱,兹赏岂为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的小镇在清晨的宁静,月光照耀着林间,景色清幽,心境也随之变得宁静。事情简单,思绪也没有过多的牵挂。秋天的池塘里满是枯萎的草,清晨的露水洗净了红色的莲花。心中所爱的人不在身边,此时的赏景又怎能只为了美丽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恒:常常、总是。
- 悄悄:安静、寂静的样子。
- 娟娟:指月光清丽柔和。
- 景清:景色清明。
- 神已澄:心境已清澈明朗。
- 事简:事情简单。
- 虑绝牵:思虑已无牵挂。
- 秋塘:秋天的池塘。
- 衰草:枯萎的草。
- 晓露:清晨的露水。
- 红莲:红色的莲花。
- 心所爱:心中所爱的对象。
- 兹赏岂为妍:此时欣赏的意义难道只是为了美丽吗?
典故解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与弟弟们的情感连接,尽管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心中所爱的人却不在身边,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是唐代的重要诗人,生于公元737年,卒于791年。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晓至园中忆诸弟崔都水》创作于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际,诗中流露出对亲情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宁静为背景,采用了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两句“山郭恒悄悄,林月亦娟娟”通过描绘山中环境的静谧与月色的柔和,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接下来的“景清神已澄,事简虑绝牵”则进一步反映了诗人心境的澄澈,似乎在诉说着一种超然的状态。
然而,随着“秋塘遍衰草,晓露洗红莲”的描写,诗人借用自然景象的衰败感来映射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虽然身处美景之中,但“心所爱”的缺席让这份美丽变得苍白无力。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揭示了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时,内心可能存在的孤独与思念。
最后一句“不见心所爱,兹赏岂为妍”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逝去的情感的无奈与惋惜。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蕴含着深厚的内心世界,展现了韦应物深刻的情感与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郭恒悄悄:描绘了山中小镇的宁静,给人以安静的感觉。
- 林月亦娟娟:月光透过树林,显得柔和清丽。
- 景清神已澄:景色清晰,心境也随之澄澈。
- 事简虑绝牵:生活简单,思虑也没有牵挂。
- 秋塘遍衰草:秋天的池塘里满是枯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晓露洗红莲:清晨的露水洗净了红莲,象征新的开始。
- 不见心所爱:心中所爱的人不在身边。
- 兹赏岂为妍:欣赏眼前的美景又怎能仅仅为美丽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境比作清澈的水,表达情感的纯净。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景清神已澄,事简虑绝牵”,结构整齐,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亲情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在美丽的环境中却因心中所爱之人的缺席而感到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人们在自然美与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郭:象征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林月:代表柔和的自然之美。
- 秋塘: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
- 红莲:象征纯洁的爱情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林月亦娟娟”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皎洁的月光
B. 繁茂的树木
C. 悲伤的回忆 -
“不见心所爱,兹赏岂为妍”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美景的喜爱
B. 对亲人的思念
C. 对时间的感叹 -
诗中的“秋塘遍衰草”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命的活力
B. 时间的流逝与衰败
C. 春天的来临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但在景色描写上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浓烈。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思乡情怀,但焦点在于对家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韦应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