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把酒伤春暮,何人慰寂寥。
才高融未荐,魂断玉空招。
赋就青阳曲,吟成白纻谣。
拊栏三太息,幽愤几磨消。
白话文翻译:
把酒伤春之暮,谁来慰藉我的寂寞?
才华横溢却未被重用,灵魂已断在玉阶之上。
我写成了《青阳曲》,吟唱成了《白纻谣》。
倚栏叹息三声,心中的幽愤又能消磨多少呢?
注释:
- 把酒:拿起酒杯。
- 伤春:因春天的逝去而感到伤感。
- 寂寥:孤寂,冷清。
- 才高:才华出众。
- 融未荐:指才华未被重用。
- 魂断:灵魂断绝,形容极度悲痛或失落。
- 玉空招:玉阶上空无一人。
- 赋就:创作完成。
- 青阳曲:春天的歌曲,象征生机。
- 白纻谣:白色纻布的歌谣,象征柔弱与哀愁。
- 拊栏:拍打栏杆,表达情感。
- 幽愤:内心的幽怨与愤懑。
典故解析:
“青阳”指代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白纻”则常用来象征哀伤与柔弱,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切与个人的情感纠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流逝,因而生发出对未被重用的才华与孤独的感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与社会现状,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伤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失落。开头两句“把酒伤春暮,何人慰寂寥”用酒来抒发对春天的惋惜,情感浓烈而直接,令人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孤独。这种孤独感在后文进一步加深,诗人自觉才华未被重用,生活的失落感让他对未来充满无奈与悲哀。
而“赋就青阳曲,吟成白纻谣”则体现了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活苦涩的反思,青阳曲是春天的象征,而白纻谣则带有一丝哀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在诗人的情感中,既有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深切失望。
最后一句“拊栏三太息,幽愤几磨消”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叹息,尽管心中的幽愤难以释怀,诗人仍在感叹中寻找自我救赎的希望。这首诗不仅在语言上优美,更在情感上引人共鸣,是对人生命运深刻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把酒伤春暮:用酒来伤感春天即将结束的情景,情感真挚。
- 何人慰寂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期望有人来抚慰。
- 才高融未荐:自知才华未被重用,感到失落。
- 魂断玉空招:形容灵魂断绝,如同空无一人的玉阶。
- 赋就青阳曲:创作了春天的歌曲,展现内心的理想。
- 吟成白纻谣:吟唱成了哀伤的歌谣,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慨。
- 拊栏三太息:拍打栏杆叹息三声,传达无奈与沉重。
- 幽愤几磨消:内心幽怨与愤懑又能消磨多少。
修辞手法:
- 对比:青阳与白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内心复杂情感。
- 拟人:春天的伤感似乎有生命,能够引发人的情感共鸣。
- 夸张:“魂断玉空招”形象地表达出失落感的极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惋惜与个人失落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切思考与情感的真实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情感的寄托与思考的媒介。
- 春:象征生机、希望与青春,但也带来逝去的惆怅。
- 青阳曲:美好的理想与追求。
- 白纻谣:对生活的感慨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伤春”的意思是? A. 伤害春天
B. 因春天的逝去而感到伤感
C. 春天的伤病 -
“赋就青阳曲”中的“青阳”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夏天 -
诗中表现诗人内心幽怨的词是? A. 青阳
B. 白纻
C. 幽愤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对比刘学箕的《感事》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刘学箕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失落,而杜甫则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不同的关注点展现了各自时代与个人经历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