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池灯 洪咨夔 〔宋代〕 山谷人家避李成,谁知劫数莫逃兵。至今鬼燐青无数,认作文殊佛火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山谷中的人家为了躲避李成,却不知道劫数难逃,战乱不可避免。直到现在,无数的鬼火闪烁着青光,人们误以为是文殊菩萨的佛火在闪耀。
注释: 字词注释:
- 李成:指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其起义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 劫数:佛教术语,指不可避免的灾难或命运。
- 鬼燐:指战乱后遗留的鬼火,象征着战争的惨烈和死者的冤魂。
- 文殊佛火:文殊菩萨是佛教中的智慧之神,佛火指神圣的光芒。
典故解析:
- 李自成起义: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最终攻入北京,导致明朝灭亡。
- 鬼燐:古代文学中常用鬼火象征战争的惨烈和死者的冤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明末清初,反映了当时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谷人家躲避战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灾难和人民苦难的深刻同情。诗中“鬼燐青无数”一句,以鬼火象征战争的惨烈和死者的冤魂,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氛围。最后以“认作文殊佛火明”作结,暗示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们仍希望有神圣的光芒指引前行,寄托了作者对和平与安宁的深切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山谷人家避李成”,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逃亡。
- 次句“谁知劫数莫逃兵”,表达了战乱不可避免的宿命感。
- 第三句“至今鬼燐青无数”,以鬼火象征战争的惨烈和死者的冤魂。
- 末句“认作文殊佛火明”,以文殊菩萨的佛火象征希望和光明。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鬼燐”比喻战争的惨烈和死者的冤魂。
- 象征:用“文殊佛火”象征希望和光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战乱带来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安宁的深切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鬼燐:象征战争的惨烈和死者的冤魂。
- 文殊佛火:象征希望和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鬼燐”象征什么? A. 战争的惨烈 B. 希望和光明 C. 文殊菩萨的佛火 答案:A
-
诗的末句“认作文殊佛火明”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乱的无奈 B. 对和平的渴望 C. 对死亡的恐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洪咨夔《天池灯》:两者都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