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为木樨作)》

时间: 2025-01-10 23:14:27

色似蜡梅浑浅,香如檐_微清。

更张绿幄蔽轻盈。

巧著工夫斗钉。

露叶涓涓月晓,风英点点秋晴。

江南江北可经行。

梦到吴王香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为木樨作)
作者:李流谦 〔宋代〕

色似蜡梅浑浅,香如檐微清。
更张绿幄蔽轻盈。巧著工夫斗钉。
露叶涓涓月晓,风英点点秋晴。
江南江北可经行。梦到吴王香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木樨花的色泽和香气,花色像蜡梅那样淡雅,香气如屋檐下的清风。诗人更将绿幄轻轻张开,巧妙地用心将花瓣固定。露水滴落在花叶上,清晨的月光透过,微风轻拂,秋日的晴空中,花瓣轻轻飘落。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都能领略到这份美丽,梦中我仿佛回到了吴王的香径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蜡梅:一种花,花色淡雅,香气清幽。
  • 绿幄:形容花叶繁茂,似帐篷般遮盖。
  • 斗钉:用来固定物品的工具,这里指花瓣的精巧固定。
  • 涓涓:形容水流细小而连续。
  • 风英:指风中飘落的花瓣。

典故解析

  • 吴王香径: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王,传说中吴王的花园中有香气扑鼻的小径,寓意着美好的回忆和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以清丽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描述木樨花的美丽,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西江月(为木樨作)》是一首描绘木樨花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体察和对往昔的怀念。开篇通过“色似蜡梅浑浅,香如檐微清”两句,既描绘了木樨的颜色和香味,也暗示了其清新淡雅的气质。接下来的“更张绿幄蔽轻盈”则通过“绿幄”表达了浓郁的花叶,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景象。

词中“露叶涓涓月晓,风英点点秋晴”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露珠如涓涓细流,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飘落,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觉。这种自然的和谐与优雅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与画面感。

最后两句“江南江北可经行,梦到吴王香径”则把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无尽的追求。吴王的香径,既是对美好回忆的追溯,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唤起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色似蜡梅浑浅”:木樨花的颜色如蜡梅般淡雅。
  • “香如檐微清”:木樨的香气如屋檐下的清风,清新而宜人。
  • “更张绿幄蔽轻盈”:轻盈的花叶如帐篷般遮挡,形态优美。
  • “巧著工夫斗钉”:用心固定花瓣,展现了匠心独具。
  • “露叶涓涓月晓”:清晨露水滴落在花叶上,描绘了静谧的景象。
  • “风英点点秋晴”:微风中花瓣轻轻飘落,展现了秋天的晴朗。
  • “江南江北可经行”:无论南北,皆可欣赏到这美丽景象。
  • “梦到吴王香径”:梦中回到吴王的香苑,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木樨的颜色比作蜡梅,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赋予花瓣以生命,“风英点点”,使自然更具灵动性。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与和谐使得词句更加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体现出诗人对木樨花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蜡梅:象征清雅与纯洁。
  • 绿幄:象征生机与繁荣。
  • 露叶:象征清新与宁静。
  • 风英:象征轻盈与美丽。
  • 香径:象征美好的回忆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李流谦
    • C. 杜甫
  2. “色似蜡梅浑浅”中的“蜡梅”指的是?

    • A. 一种香料
    • B. 一种花
    • C. 一种水果
  3. “梦到吴王香径”指的是什么?

    • A. 追忆过往
    • B. 旅游的经历
    • C. 一种香料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木樨花》 by 欧阳修
  • 《水调歌头》 by 苏轼

诗词对比

  • 李流谦的《西江月(为木樨作)》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都表现了对花的赞美与生活的热爱,但李流谦更注重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辛弃疾则侧重于豪放与气势。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流谦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