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旱初雨》
时间: 2025-01-11 01:31: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泥不沾犁,四月若三伏。哀哉麦无秀,父子垄头哭。谁惊耽眠龙,霹雳震万屋。从空倒江海,焦槁快一浴。终然霁威怒,飘飒断还续。晚阴凉观阙,夜响起松竹。后时悲夏获,入土喜秋谷。聊为目前慰,未敢信果腹。丰凶系详,望岁走牲玉。我无忧民责,理此杞与菊。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泥土干硬得连犁都沾不上,四月里热得像三伏天。可怜的麦子没有抽穗,父子俩在田埂上哭泣。是谁惊醒了沉睡的龙,雷声震动了千万家房屋。仿佛从天而降的江海,让枯焦的庄稼得以沐浴。终于雷声平息,风雨断断续续。傍晚时分,阴凉降临宫阙,夜晚松竹间响起风声。后来为夏天的收获感到悲伤,为秋天的谷物入土而欢喜。暂且为眼前的安慰,不敢相信能填饱肚子。丰收与否详细记载,祈求年岁好,祭祀用牲玉。我没有忧民的责任,只料理这些杞菊。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泥不沾犁:形容春天干旱,泥土坚硬。
- 四月若三伏:四月天气炎热,如同三伏天。
- 哀哉麦无秀:麦子因干旱未能抽穗,表示歉收。
- 耽眠龙:指沉睡的龙,比喻雷神。
- 霹雳震万屋:雷声震动千万家房屋。
- 焦槁快一浴:枯焦的庄稼得到雨水的滋润。
- 霁威怒:雷雨停止,雷神的怒气平息。
- 飘飒断还续:风雨断断续续。
- 晚阴凉观阙:傍晚时分,阴凉降临宫阙。
- 夜响起松竹:夜晚松竹间响起风声。
- 后时悲夏获:后来为夏天的收获感到悲伤。
- 入土喜秋谷:为秋天的谷物入土而欢喜。
- 聊为目前慰:暂且为眼前的安慰。
- 未敢信果腹:不敢相信能填饱肚子。
- 丰凶系详:丰收与否详细记载。
- 望岁走牲玉:祈求年岁好,祭祀用牲玉。
- 我无忧民责:我没有忧民的责任。
- 理此杞与菊:只料理这些杞菊。
典故解析:
- 耽眠龙:比喻雷神,古代神话中雷神常被描绘为沉睡的龙,一旦被惊醒,便会引发雷雨。
- 望岁走牲玉:古代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用牲畜和玉器作为祭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反映了宋代农业社会对天候的依赖和对丰收的期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农业社会对天候的依赖极大,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尤为严重。诗中描述了春旱后的初雨,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对丰收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旱初雨为背景,通过描绘干旱的景象和农民的哀愁,展现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社会的影响。诗中“春泥不沾犁”和“四月若三伏”生动地描绘了春旱的严重性,而“哀哉麦无秀,父子垄头哭”则深刻表达了农民的绝望和无奈。随后,诗人以“谁惊耽眠龙,霹雳震万屋”和“从空倒江海,焦槁快一浴”描绘了雷雨的突然降临,给枯焦的庄稼带来了生机。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体现了农民对天候的依赖和对生活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泥不沾犁:春天干旱,泥土坚硬,犁无法耕作。
- 四月若三伏:四月天气炎热,如同三伏天。
- 哀哉麦无秀:麦子因干旱未能抽穗,表示歉收。
- 父子垄头哭:农民在田埂上哭泣,表达绝望。
- 谁惊耽眠龙:比喻雷神被惊醒,引发雷雨。
- 霹雳震万屋:雷声震动千万家房屋。
- 从空倒江海:形容雨水如江海般倾泻而下。
- 焦槁快一浴:枯焦的庄稼得到雨水的滋润。
- 终然霁威怒:雷雨停止,雷神的怒气平息。
- 飘飒断还续:风雨断断续续。
- 晚阴凉观阙:傍晚时分,阴凉降临宫阙。
- 夜响起松竹:夜晚松竹间响起风声。
- 后时悲夏获:后来为夏天的收获感到悲伤。
- 入土喜秋谷:为秋天的谷物入土而欢喜。
- 聊为目前慰:暂且为眼前的安慰。
- 未敢信果腹:不敢相信能填饱肚子。
- 丰凶系详:丰收与否详细记载。
- 望岁走牲玉:祈求年岁好,祭祀用牲玉。
- 我无忧民责:我没有忧民的责任。
- 理此杞与菊:只料理这些杞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四月若三伏”比喻四月天气炎热,“从空倒江海”比喻雨水如江海般倾泻而下。
- 拟人:如“谁惊耽眠龙”将雷神拟人化,“霁威怒”将雷雨拟人化。
- 对仗:如“春泥不沾犁”与“四月若三伏”,“哀哉麦无秀”与“父子垄头哭”。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旱初雨对农业社会的影响,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对丰收的期盼。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灾害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泥:春天的泥土,象征干旱。
- 犁:农具,象征耕作。
- 三伏:炎热的天气,象征干旱。
- 麦无秀:麦子未能抽穗,象征歉收。
- 耽眠龙:沉睡的龙,比喻雷神。
- 霹雳:雷声,象征雷雨。
- 焦槁:枯焦的庄稼,象征干旱。
- 霁威怒:雷雨停止,象征雷神的怒气平息。
- 飘飒:风雨声,象征风雨。
- 晚阴凉:傍晚的阴凉,象征天气变化。
- 松竹:松树和竹子,象征自然。
- 夏获:夏天的收获,象征农作物。
- 秋谷:秋天的谷物,象征丰收。
- 果腹:填饱肚子,象征生活。
- 丰凶:丰收与否,象征农业。
- 望岁:祈求年岁好,象征祭祀。
- 杞菊:杞和菊,象征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泥不沾犁”形容的是什么情况? A. 春天雨水充足 B. 春天干旱 C. 春天泥土松软 D. 春天农活繁忙
-
“四月若三伏”中的“三伏”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三个月 B. 夏天的三个月 C. 秋天的三个月 D. 冬天的三个月
-
诗中“哀哉麦无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
“谁惊耽眠龙”中的“耽眠龙”比喻的是什么? A. 雷神 B. 风神 C. 雨神 D. 太阳神
-
诗的结尾“我无忧民责,理此杞与菊”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诗人有忧民的责任 B. 诗人没有忧民的责任 C. 诗人关心农业 D. 诗人关心自然
答案:
- B
- B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春旱初雨》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象,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农民对天候的依赖和对丰收的期盼,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理解张耒的诗作有帮助。
- 《宋代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张耒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