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时间: 2025-01-27 04:17:29

茅屋藏身随所寓。

冷淡清虚,正是修真处。

默诵黄庭香一炷。

四时节序不关心,自有逍遥趣。

重门尽日无人过。

只有营巢燕来去。

放入双双梁上住。

帘幕空悬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
陈妙常 〔宋代〕
茅屋藏身随所寓。冷淡清虚,正是修真处。
默诵黄庭香一炷。四时节序不关心,自有逍遥趣。
重门尽日无人过。只有营巢燕来去。
放入双双梁上住。帘幕空悬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于茅屋的生活,环境清幽,正适合修道。默默地诵念《黄庭经》,无论四季更替自己都不在意,内心自有逍遥的乐趣。整日里门前无人来访,只有燕子在这里筑巢来往。燕子双双地在房梁上栖息,窗帘空悬着,似乎在贮藏着无尽的思绪。

注释: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象征隐居生活。
  • 冷淡清虚:指环境清冷而虚静,适合修身养性。
  • 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典之一,主张修身养性。
  • 重门:指房屋的门,象征闭关自守。
  • 燕来去:燕子在春夏时节往返于此,寓意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帘幕空悬:窗帘高悬,象征一种空旷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妙常,宋代诗人,隐居生活的代表之一,作品多以清新、淡雅著称。他的诗歌通常反映出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思想。

创作背景:

《青玉案》创作于诗人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简单、清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道教修行的向往。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隐居,体现了对现实的逃避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青玉案》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中描绘的环境既冷淡又清虚,恰如其分地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默诵黄庭香一炷”来表现自己修行的宁静和专注,表明他对世俗纷扰的淡漠态度。

“重门尽日无人过”一句,透出一种孤寂感,然而这种孤寂并非消极,而是诗人选择的生活态度,他愿意与世隔绝,享受这种独处的时光。燕子在屋梁上来去,既是自然的生动描绘,也象征着生机与活力,给清冷的环境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生动。

整首诗在意境上构建了一个宁静而恬淡的世界,诗人在此处似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与内心的安宁,体现了道家所追求的“无为而治”,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屋藏身随所寓:诗人隐居在茅屋中,随意选择居所,表达了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
  2. 冷淡清虚,正是修真处:描绘了环境的清冷与空灵,正适合修行。
  3. 默诵黄庭香一炷:默默诵读道教经典,香烟袅袅,体现出修行的虔诚。
  4. 四时节序不关心:对四季的更替无所挂虑,表现了心境的超然。
  5. 自有逍遥趣:内心自有逍遥的乐趣,强调内心的自在与宁静。
  6. 重门尽日无人过:房门紧闭,整日无人来访,体现孤独但选择了这份宁静。
  7. 只有营巢燕来去:只有燕子在这里来回,增添了生活的生气。
  8. 放入双双梁上住:燕子成双成对地栖息在梁上,象征温暖的家庭生活。
  9. 帘幕空悬贮:窗帘高悬,空旷而闲适,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生活与修行相提并论,表现出内心的追求。
  • 拟人:燕子的来去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的气息。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的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与内心和谐的追求,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思想,强调个体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茅屋:象征隐居与简单的生活方式。
  2. 黄庭:道教经典,代表修行与内心的追求。
  3. 燕子:象征生机与自然的和谐,带来生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选择隐居生活的原因主要是为了: A. 逃避现实
    B. 寻求内心的宁静
    C. 追求名利

  2. 诗中提到的“黄庭”指的是: A. 一种花
    B. 道教经典
    C. 诗人的居所

  3. 燕子在诗中象征: A. 孤独
    B. 生机与温暖
    C. 遥远的旅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陈妙常的《青玉案》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对人世苦难的关注与感慨。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相关诗词集:《宋词三百首》
  • 研究文章:《宋代诗人陈妙常的隐居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