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漫述
作者: 黄庚 〔宋代〕
原文展示:
文盟无主江湖冷,
诗社欠人风月闲。
老去盍为归隐计,
却於何处买青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文人圈中缺乏领袖的孤独感,江湖冷清而无情;诗社缺少有闲情雅致的人来加入交流。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思考着归隐的计划,但不知道该去哪里寻觅一处青山隐居。
注释:
- 文盟无主:文人集会没有领袖,指文人之间缺乏组织和领导。
- 江湖冷:江湖指的是文人聚集的地方,这里指代文学活动的冷清和孤寂。
- 诗社欠人:诗社缺乏有雅兴的人。
- 风月闲:形容闲适、优雅的生活情趣。
- 老去:年纪渐长、年老。
- 盍为:何不,为什么不。
- 归隐计:隐居的计划。
- 买青山:寻找隐居之地,青山象征自然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字仲明,号梅溪,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庚晚年,表达了对浮华文人的失望与归隐的渴望,反映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困境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漫述》是一首充满思考与感慨的诗,诗人在冷清的江湖中感受到文人圈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文盟无主江湖冷”直接点明了当前的状况,文人之间的交流缺乏引导,显得格外冷清。接着,诗人提到了“诗社欠人风月闲”,揭示出诗社中缺少具备优雅情趣的人,缺乏了应有的生气与活力。这样的描写使人感受到诗人对于当下文化氛围的失落感。
随着年岁渐长,诗人开始思考归隐的生活,这在“老去盍为归隐计”中得以体现。他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隐居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最后一句“却於何处买青山”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迷茫,尽管心中向往,但理想的隐居之地却难以寻觅。这种情感在全诗中贯穿始终,既有对文化衰退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归宿的追求,展示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盟无主江湖冷:文人聚集的地方失去了主导,显得冷清。
- 诗社欠人风月闲:诗社中缺少有情趣的人,显得乏味。
- 老去盍为归隐计:年纪大了,为什么不考虑隐居呢?
- 却於何处买青山:但究竟在哪里可以找到适合隐居的山水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之间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青山”作为隐居的象征,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下文人生活的失落感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位老者在文学与生活之间的沉思与无奈,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衰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象征文人聚集的文化圈,但在此处表现出冷清。
- 风月:代表优雅的生活情趣,缺乏让人失望。
- 青山:隐居生活的象征,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文盟无主”的意思是: A. 文人圈子热闹
B. 文人圈子冷清
C. 文人有领袖
D. 文人互相帮助 -
“老去盍为归隐计”中的“盍”字可以理解为: A. 为何
B. 哪里
C. 只是
D. 也许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黄庚的《漫述》更侧重于对文人圈的感慨与归隐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自然的美与宁静。两者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