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2-04 15:43:30

谁向瑶台品凤箫。

碧虚浮动桂花秋。

风从帘幕吹香远,人在阑干等月高。

金粟地,蕊珠楼。

佩云襟雾玉逍遥。

仙娥已有玄霜约,便好骑鲸上九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向瑶台品凤箫。
碧虚浮动桂花秋。
风从帘幕吹香远,
人在阑干等月高。
金粟地,蕊珠楼。
佩云襟雾玉逍遥。
仙娥已有玄霜约,
便好骑鲸上九霄。

白话文翻译:

谁在瑶台上品味那悠扬的凤箫声?
碧空如洗,桂花飘香,正是秋天的时节。
微风轻轻从帘幕间吹来,香气远远飘散,
我独自在栏杆旁等待月亮升高。
金色的谷地,珠光闪烁的楼阁。
我佩戴着云彩,衣襟如雾,逍遥自在。
仙女们已经与我约定在玄霜之下,
真希望能骑着鲸鱼直上九天。

注释:

  • 瑶台:传说中的仙界,象征美丽和高洁之地。
  • 凤箫:一种古代乐器,声音悠扬,常与美好事物相联系。
  • 碧虚:清澈的天空,形容秋天的蓝天。
  • 桂花:象征着丰收和美好,通常在秋季盛开。
  • 阑干:指栏杆,这里表示诗人等待的地方。
  • 金粟地:比喻丰饶的土地,象征富饶与美好。
  • 蕊珠楼:形容楼阁华美,像是用珍珠装饰的。
  • 佩云襟雾:形容衣着轻盈,似云似雾,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 玄霜:象征着清冷的秋冬季节。
  • 骑鲸上九霄:表达诗人渴望自由飞翔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繁荣、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秋天和个人的闲适心情,展现了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首句“谁向瑶台品凤箫”引发了读者的好奇,瑶台象征着理想的境界,凤箫则代表着优雅的文化氛围。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碧虚浮动桂花秋”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季场景,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风从帘幕吹香远,人在阑干等月高”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期待与寂寞。诗人孤独地站在阑干旁,等待着明月高悬,反映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后面的“金粟地,蕊珠楼”则将诗人理想的生活描绘得更加丰盈华美,展现出一种令人向往的富饶生活。

最后两句“仙娥已有玄霜约,便好骑鲸上九霄”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梦想的渴望,象征着对逍遥生活的向往,也显示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相互呼应,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向瑶台品凤箫:问谁在仙境中品味悠扬的乐曲。
  2. 碧虚浮动桂花秋:描绘秋季桂花香飘的美景。
  3. 风从帘幕吹香远:微风将香气送远,营造出惬意的环境。
  4. 人在阑干等月高:诗人静静等待月亮升起,表现孤独感。
  5. 金粟地,蕊珠楼:描绘华美的居所和丰饶的土地。
  6. 佩云襟雾玉逍遥:形象诠释诗人的洒脱与闲适。
  7. 仙娥已有玄霜约:暗示诗人与仙女的约定,表现理想中的美好。
  8. 便好骑鲸上九霄:渴望自由飞翔,追求更高的理想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瑶台”,表达理想的追求。
  • 拟人:风被赋予了吹香的能力,增强了意境。
  • 对仗:如“金粟地,蕊珠楼”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由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清新、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台:象征理想与美好。
  • 凤箫:代表文化与艺术。
  • 桂花:象征丰收与美好。
  • 阑干:象征孤独与期盼。
  • 金粟地:象征富饶与繁荣。
  • 蕊珠楼:象征华丽与优雅。
  • 玄霜:象征清冷的季节。
  • 骑鲸:象征自由与飞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瑶台”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理想的境界
    • B. 地球
    • C. 乡村
    • D. 城市
  2. 诗中提到的“凤箫”代表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悠扬的乐曲
    • C. 繁忙的生活
    • D. 暴风雨
  3. 诗人等待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明月
    • C. 星星
    • D. 云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允平的《鹧鸪天》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陈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则更多体现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