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诗(一作离思诗之首篇)》

时间: 2025-01-10 22:19:56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暗淡妆。

夜合带烟笼晓日,

牡丹经雨泣残阳。

低迷隐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

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殷红浅碧旧衣裳,
取次梳头暗淡妆。
夜合带烟笼晓日,
牡丹经雨泣残阳。
低迷隐笑原非笑,
散漫清香不似香。
频动横波嗔阿母,
等闲教见小儿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容貌和情感。她身穿殷红和浅碧的旧衣裳,随意梳理头发,化妆显得暗淡无光。夜合花的香气在晨曦中弥漫,雨后盛开的牡丹在残阳中显得格外忧伤。她的微笑似乎并不是真心的,散发出来的香气也与往日不同。她频频投去怒目,似乎是在责怪母亲,而这份情绪却让她轻易地见到了小儿郎。

注释:

  • 殷红:深红色,形容衣服颜色鲜艳。
  • 浅碧:淡绿色,形容衣服的另一种颜色。
  • 取次:随意,草率。
  • 夜合:夜来香,夜间开花的植物,散发香气。
  • 泣残阳:形容牡丹在夕阳下显得凄凉。
  • 低迷隐笑:形容微笑不明显,似乎隐藏着忧愁。
  • 散漫清香:香气不再如从前那般浓郁。
  • 频动横波:形容眼波流转,传递情感。
  • 阿母:指母亲。
  • 小儿郎:指年轻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著名的文学家,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他以诗、文、词等多方面的成就,尤其以其乐府诗著称。

创作背景:元稹的这首《莺莺诗》反映了他对爱情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女子情感复杂,既有对爱情的渴望,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唐代女性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莺莺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捕捉了一个女子的内心活动。开篇的“殷红浅碧旧衣裳”勾勒出女子的外在形象,暗示了她的青春与美丽,但随即转向“取次梳头暗淡妆”,透露出一种忽视和心情低落。接下来的“夜合带烟笼晓日”与“牡丹经雨泣残阳”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女子内心的忧伤与孤独。诗中“低迷隐笑原非笑”,展现了微笑背后的悲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在情感的表现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夜合”和“牡丹”,通过它们的特性来映射女子的情感波动。同时,诗中也不乏对母亲的情感投射,“频动横波嗔阿母”,显示出女子对情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最后一句“等闲教见小儿郎”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的接受,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力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殷红浅碧旧衣裳:描述女子穿着鲜艳的旧衣,暗示她的青春。
    2. 取次梳头暗淡妆:随意打理,突显情绪的低落。
    3. 夜合带烟笼晓日:夜来香的香气在晨光中弥漫,象征着柔美与哀愁。
    4. 牡丹经雨泣残阳:雨中凋零的牡丹,表现女子的忧伤。
    5. 低迷隐笑原非笑:微笑中藏着悲伤,情感复杂。
    6. 散漫清香不似香:香气淡薄,象征情感的流失。
    7. 频动横波嗔阿母:目光流转,表现对母亲的怨恨与无奈。
    8. 等闲教见小儿郎:轻松地见到心上人,内心却充满矛盾。
  • 修辞手法

    • 比喻:夜合与牡丹的比喻,增强情感的共鸣。
    • 拟人:通过花的状态反映内心情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泣残阳”与“带烟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唐代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夜合花:象征着爱情的神秘与美丽,同时也带有些许忧伤。
  • 牡丹:象征着富贵与美丽,但在雨中泣泪,寓意爱情的脆弱。
  • 清香:象征着女子的情感与心境,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元稹
    • C) 杜甫
  2. “夜合带烟笼晓日”中的“夜合”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牡丹
    • B) 夜来香
    • C) 桃花
  3. 诗中表现女子情感复杂的句子是?

    • A) 殷红浅碧旧衣裳
    • B) 低迷隐笑原非笑
    • C) 频动横波嗔阿母

答案

  1. B) 元稹
  2. B) 夜来香
  3. B) 低迷隐笑原非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长恨歌》:同样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与无奈。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对比: 对比元稹的《莺莺诗》和白居易的《离骚》,两者都描写了爱情与失落的主题,但元稹更为细腻地表现女子的内心情感,而白居易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的孤独与伤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元稹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