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二》

时间: 2025-01-10 23:21:27

蟾蜍薄太清。

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

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

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

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

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

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

感我涕沾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风其二
——李白

蟾蜍薄太清,
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
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
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
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
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
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
感我涕沾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月亮被蟾蜍侵蚀的情景,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暗淡与消逝。圆月在中天逐渐亏缺,金色的月亮最终沉没。星辰螮蝀(蟾蜍)进入紫微星,明亮的晨光被遮蔽。浮云隔断了日月,两者的光辉被层层阴霾所掩盖。长门宫外的萧瑟景象,昔日繁华已成往事,桂花虽盛开但已无果实,天霜降临,严寒的威力显露。诗人长叹不已,感慨之情使得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 蟾蜍:传说中的月亮神兽,象征着月亮。
  • 瑶台:传说中的仙境,指代月亮。
  • 金魄:指金色的月亮。
  • 螮蝀: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星宿,今作“蟾蜍”。
  • 紫微:指紫微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星宿。
  • 长门宫:指汉宫,代表权力中心。
  • 桂蠹花:桂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以豪放奔放、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白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之际,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悲哀。

诗歌鉴赏

李白的《古风其二》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打动人心。诗中通过对月亮和星辰的描绘,展现了宇宙的浩瀚与人世的渺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开篇以“蟾蜍薄太清”引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种神秘的境界,借用神话中的蟾蜍来表现月亮的损失,象征着美好事物渐渐消逝的无奈。

接着,诗中描绘了“圆光亏中天”的画面,月亮的圆满与缺失仿佛映射着人生的无常。李白在诗中使用了许多对比的意象,如“浮云隔两曜”,不仅表现了自然现象,也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阻碍与挫折。

后半部分的“昔是今已非”,则是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悲叹,深深地道出了李白对时光流逝的无能为力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李白一贯的个性与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蟾蜍薄太清”:引入神话中的蟾蜍,象征月亮的损失。
  • “蚀此瑶台月”:月亮在瑶台上被侵蚀,暗示美好的事物被破坏。
  • “圆光亏中天”:中天的圆月逐渐缺失,象征人生的无常。
  • “金魄遂沦没”:金色的月亮最终沉没,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
  • “螮蝀入紫微”:星宿的变化,表达人生的变化与不可逆转。
  • “大明夷朝晖”:晨光被遮蔽,象征希望的丧失。
  • “浮云隔两曜”:浮云阻隔日月,暗示生活的困境与压抑。
  • “万象昏阴霏”:世界变得昏暗,表现内心的痛苦与压抑。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诸如“圆光亏中天”与“金魄遂沦没”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蟾蜍:象征月亮,代表神秘与变化。
  • 瑶台:象征理想与美好的境地,暗示失落。
  • 浮云:代表人生中的阻碍与困扰。
  • 桂花:象征美好、希望,但“花不实”则暗示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古风其二》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李白
    • D. 王维
  2. 诗中的“蟾蜍”象征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 D. 风
  3. “昔是今已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往日繁华的怀念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古风其二》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白更倾向于宇宙的浩瀚与个体的渺小,而杜甫则更关注家庭与人际关系的变化,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