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26 00:29:13

玉镜曾期照画眉,一灯如豆胜春晖。

小楼无计避惊雷。

华表人空孤待鹤,篆炉香老冷馀灰。

归来别苑发新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镜曾期照画眉,一灯如豆胜春晖。
小楼无计避惊雷,华表人空孤待鹤,
篆炉香老冷馀灰。归来别苑发新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寂、惆怅的情绪。曾经希望像镜子一样照耀那画眉鸟的美丽,如今只剩一盏微弱的灯光,甚至不如春天的阳光明媚。小楼里没有任何方法能避开骤然来临的雷声,华表旁的人孤独地等待着仙鹤的来临。篆香炉中的香已经冷却,剩下的只是一些灰烬。归来时在别苑中见到了新开的梅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镜:比喻美丽的事物,原意为玉制的镜子。
  • 画眉:指画眉鸟,常用于比喻美丽的女子。
  • 灯如豆:形容灯光微弱,如同豆子般小。
  • 惊雷:指突如其来的雷声,象征突发的变故。
  • 华表:古代的标志性建筑,常与孤独的意象联系。
  • 篆炉:古代香炉的一种,用于焚香。
  • 冷馀灰:形容香已经熄灭,只剩下的灰烬。

典故解析:

  • 画眉鸟: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美丽和优雅的女子。
  • 华表:象征孤独与等待,通常出现在古代文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伯昏子,现代诗人,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展现出对人生、自然及人际关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一个惆怅的时刻,诗人可能在回忆往昔的美好和现实的孤独之间徘徊,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篇“玉镜曾期照画眉”即以“玉镜”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而随后的“一灯如豆胜春晖”则将这种追求与现实的微弱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失落感。小楼的意象不仅代表了诗人的栖身之所,也象征了与外界的隔绝。突如其来的“惊雷”又增强了这种不安与恐惧,预示着生活中不可控的因素。

后半部分提及的“华表人空孤待鹤”,则更进一步地展示了诗人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华表的孤独等待让人感受到一种哲学上的思考与沉重。最后“篆炉香老冷馀灰”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惋惜,归来时的新梅则是一种新的希望,尽管未必如愿,但依旧在追寻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意象描绘与情感表达,刻画了一幅孤独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镜曾期照画眉:表达了对美的渴望,象征了追求理想的心态。
  2. 一灯如豆胜春晖:描绘了现实的失落与无奈,微弱的灯光比不上春光明媚。
  3. 小楼无计避惊雷:象征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诗人感到无能为力。
  4. 华表人空孤待鹤:孤独的等待象征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华表的意象增添了孤寂感。
  5. 篆炉香老冷馀灰:过去的美好已成回忆,现存的只有冷却的灰烬。
  6. 归来别苑发新梅:新梅象征希望,尽管经历了失落,仍然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镜”比喻美好的追求。
  • 拟人:将香炉的“冷”拟人化,表达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孤独与希望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失落感之间的对比,最终以新梅象征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玉镜:象征美好与理想。
  2. 画眉:代表美丽的女子或事物。
  3. :象征孤独和微弱的希望。
  4. 小楼:代表内心的栖居地与孤独的环境。
  5. 华表:象征等待与孤独的境地。
  6. 新梅:象征生活中的新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镜”象征什么?

    • A. 美好与理想
    • B. 现实的失落
    • C. 孤独的等待
  2. “一灯如豆”表明了什么?

    • A. 灯光明亮
    • B. 微弱的光芒
    • C. 春天的阳光
  3. 诗中“归来别苑发新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孤独的逃避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

诗词对比: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更加注重生机与希望的展现。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理论与创作》
  • 《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