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倚阑令 其一》

时间: 2025-01-10 21:58:21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

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

枕上怀远诗成,红笺纸、小砑吴绫。

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倚阑令 其一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枕上怀远诗成,红笺纸小砑吴绫。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

白话文翻译:

在花影和月光下,柳梢上的黄莺在鸣叫,正值清明时节。长久以来,我怨恨去年的今夜下雨,淋湿了离别的亭子。枕上思念远方的诗成,红色的信笺上写着,那纸上小心翼翼地描绘着吴绫。寄给远方的征人,教他思念远方,切莫无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阴:花木的阴影。
  • 柳梢:柳树的树梢。
  • :黄莺,是一种鸣叫优美的鸟。
  • 清明:指清明节,时值春季。
  • :洒落,指雨水落下。
  • 离亭:指离别的亭子。
  • 怀远:思念远方。
  • 吴绫:一种细腻的丝织品,常用于书信。

典故解析:

  • “长恨”暗示了对往事的惋惜,可能与古代文人对离别的情感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叔原,号惭愧,宋代著名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而闻名。他的词多描写爱情、离别等主题,常常融入自然景物,情感深沉而婉约。

创作背景: 本词写于清明时节,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远方人的思念。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正是思念的时刻,诗中的情感与自然景色交织,形成了深刻的抒情氛围。

诗歌鉴赏:

《愁倚阑令 其一》以清明时节的景色为背景,巧妙地捕捉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开篇描绘了花影、月光与鸟鸣的自然景象,为整首词奠定了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基调。清明是怀念的节日,诗人将这种季节特有的情感与个人经历结合,通过“长恨去年今夜雨”表达了对往年离别情境的深切怀念。雨水的洒落,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离别时刻的情感象征。

接着,诗人以“枕上怀远诗成”的方式,表现出思念的情感通过诗作得以宣泄,红笺纸的细腻描绘和吴绫的提及,既显示出对远方人的深情寄托,也体现了诗人对书信文化的重视。“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则是对远方征人的关切与期望,劝诫他不要忘记这份情感,体现了深厚的人情与关怀。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的交织,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晏几道词风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暗示清明节时节,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表达了诗人对去年离别情景的惋惜与痛苦,雨水成为情感的象征。
  • 枕上怀远诗成,红笺纸小砑吴绫:通过写诗来寄托思念,红笺纸与吴绫的细腻描写,增添了情感的深度与细腻。
  • 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寄信给远方的人,希望他能铭记这份情感,表现出对爱与思念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比作离别情感的象征,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的忧伤。
  • 对仗:如“花阴月,柳梢莺”,形成了优美的音韵和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往年离别的惋惜、对远方人的思念以及对情感的珍视,呈现了一种细腻而深厚的情感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阴:象征生机与美好。
  • 柳梢:象征柔情与思念。
  • :象征离别与愁苦。
  • 红笺纸:象征书信与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
    • B. 清明
    • C. 端午
    • D. 春节
  2. 诗人希望寄给谁?

    • A. 朋友
    • B. 征人
    • C. 家人
    • D. 自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愁倚阑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思念与愁苦。但李清照的词更强调了对往昔的追忆,而晏几道则更倾向于对当前心情的直接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晏几道词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