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吏视诸公茔树回有感·宣献宋公》

时间: 2025-01-27 04:14:41

昔去劝明辟,俄归参大钧。

公孙未及相,诸葛已伤神。

名待天渊蔽,文争日月新。

英魂同玉树,不向土中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遣吏视诸公茔树回有感·宣献宋公

昔去劝明辟,俄归参大钧。 公孙未及相,诸葛已伤神。 名待天渊蔽,文争日月新。 英魂同玉树,不向土中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从前离去劝谏明智的君主,不久归来参与重大的事务。 公孙还未及担任相位,诸葛亮已经因忧国而伤神。 名声等待着被深渊遮蔽,文章却争相与日月一样新颖。 英魂如同玉树,不会在土中迎来春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劝明辟:劝谏明智的君主。
  • 俄归:不久归来。
  • 参大钧:参与重大的事务。
  • 公孙:指公孙弘,汉代政治家。
  •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 天渊蔽:深渊遮蔽,比喻名声被埋没。
  • 文争日月新:文章争相与日月一样新颖。
  • 英魂同玉树:英魂如同玉树,比喻高洁不朽。
  • 不向土中春:不会在土中迎来春天,比喻不会被埋没。

典故解析:

  • 公孙弘:汉代政治家,曾任丞相,此处用以比喻未及担任相位。
  •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智谋和忠诚著称,此处用以比喻因忧国而伤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号小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慨。此诗是宋祁在视察诸公墓地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宋祁在视察诸公墓地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公孙弘和诸葛亮的提及,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诗中“公孙未及相,诸葛已伤神”一句,既表达了对公孙弘未及担任相位的遗憾,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因忧国而伤神的同情。后两句“名待天渊蔽,文争日月新”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名声被埋没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文章能够新颖如日月的期望。最后一句“英魂同玉树,不向土中春”则是对英雄人物高洁不朽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去劝明辟,俄归参大钧。”:诗人回忆自己曾经劝谏明智的君主,不久归来参与重大的事务。
  2. “公孙未及相,诸葛已伤神。”:表达了对公孙弘未及担任相位的遗憾,以及对诸葛亮因忧国而伤神的同情。
  3. “名待天渊蔽,文争日月新。”: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名声被埋没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文章能够新颖如日月的期望。
  4. “英魂同玉树,不向土中春。”:赞美英雄人物高洁不朽,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英魂同玉树”用玉树比喻英雄人物的高洁不朽。
  • 对仗:“名待天渊蔽,文争日月新”中“名”与“文”,“天渊蔽”与“日月新”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诗中通过对公孙弘和诸葛亮的提及,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树:比喻英雄人物的高洁不朽。
  • 天渊蔽:比喻名声被埋没。
  • 日月新:比喻文章新颖如日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公孙”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公孙弘 B. 公孙龙 C. 公孙瓒 D. 公孙胜 答案:A

  2. 诗中“英魂同玉树”中的“玉树”比喻什么? A. 高洁不朽的英雄人物 B. 美丽的树木 C. 珍贵的玉石 D. 高耸的山峰 答案:A

  3. 诗中“名待天渊蔽”中的“天渊蔽”比喻什么? A. 名声被埋没 B. 深渊的黑暗 C. 天空的广阔 D. 山谷的幽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通过对诸葛亮的缅怀,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局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蜀相》与宋祁《遣吏视诸公茔树回有感·宣献宋公》:两首诗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局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