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景明尚书赴召四首 黄公度 〔宋代〕 物望唐姚宋,才名汉董晁。 力阵治安策,亲际圣明朝。 谠议裨宸极,高文灿斗杓。 鹏程九万里,一举接扶摇。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人们期待着像唐朝的姚崇和宋璟那样的贤臣,你的才华堪比汉代的董仲舒和晁错。你提出有力的政策来维护国家的安定,亲自经历着这圣明的朝代。你的正直建议有助于皇帝的决策,你的高雅文章如同璀璨的北斗星。你的前程如同大鹏鸟飞翔九万里,一飞冲天,接住那旋风。
注释:
- 物望:人们的期待。
- 唐姚宋:指唐朝的姚崇和宋璟,两位著名的贤臣。
- 才名:才华和名声。
- 汉董晁:指汉代的董仲舒和晁错,两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 力阵:有力的阵势,这里指有力的政策。
- 治安策:维护国家安定的政策。
- 亲际:亲自经历。
- 圣明朝:指圣明的朝代。
- 谠议:正直的建议。
- 裨宸极:有助于皇帝的决策。
- 高文:高雅的文章。
- 灿斗杓:璀璨的北斗星。
- 鹏程:大鹏鸟的飞行,比喻宏伟的前程。
- 九万里:极言其远。
- 一举:一飞冲天。
- 接扶摇:接住旋风,比喻达到极高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是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政的关怀为主。这首诗是他在陈景明尚书被召见时所作,表达了对陈景明的赞美和对他的前程的美好祝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陈景明尚书被召见时所作,黄公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陈景明的敬佩和对他的前程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陈景明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贤臣的期待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比喻,如将陈景明比作唐朝的姚崇和宋璟,汉代的董仲舒和晁错,以及大鹏鸟的飞行,这些都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表达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陈景明的高度评价和对他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物望唐姚宋,才名汉董晁: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上的贤臣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陈景明的期待和赞美。
- 力阵治安策,亲际圣明朝:这两句强调了陈景明提出的有力政策和对圣明朝代的亲身经历。
- 谠议裨宸极,高文灿斗杓:这两句赞美了陈景明的正直建议和高雅文章。
- 鹏程九万里,一举接扶摇:这两句通过大鹏鸟的比喻,表达了对陈景明前程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陈景明比作唐朝的姚崇和宋璟,汉代的董仲舒和晁错,以及大鹏鸟的飞行。
- 对仗:如“物望唐姚宋,才名汉董晁”和“谠议裨宸极,高文灿斗杓”。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陈景明的高度评价和对他的美好祝愿,表达了对贤臣的期待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姚宋:唐朝的贤臣,象征贤能。
- 董晁:汉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象征才华。
- 鹏程:大鹏鸟的飞行,象征宏伟的前程。
- 扶摇:旋风,象征极高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唐姚宋”是指哪两位历史人物? A. 姚崇和宋璟 B. 姚合和宋之问 C. 姚燧和宋濂 答案:A
-
诗中的“鹏程九万里”比喻什么? A. 宏伟的前程 B. 艰难的旅程 C. 遥远的距离 答案:A
-
诗中的“谠议裨宸极”是什么意思? A. 正直的建议有助于皇帝的决策 B. 高雅的文章如同璀璨的北斗星 C. 有力的政策来维护国家的安定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对贤臣的期待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与黄公度的《送陈景明尚书赴召四首》:两者都表达了对贤臣的期待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对时政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姚崇和宋璟的诗作,可以了解他们的诗歌风格。
- 《汉诗选注》:收录了董仲舒和晁错的诗作,可以了解他们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