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阳居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22 03:56:09

自吾暨阳居,已见月四周。

流年不我谋,寒暑忽已遒。

老来何足叹,苟死固可羞。

子今用力薄,暮齿将何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暨阳居四首 其三 王令 〔宋代〕 自吾暨阳居,已见月四周。 流年不我谋,寒暑忽已遒。 老来何足叹,苟死固可羞。 子今用力薄,暮齿将何收。

白话文翻译:

自从我来到暨阳居住,已经过去了四周的时间。 岁月匆匆,不与我商量,寒暑交替,转眼已至。 老去有什么值得叹息的,如果苟且偷生,那才是可耻的。 你现在力量薄弱,晚年又将如何度过呢?

注释:

  • 暨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居住的地方。
  • 四周:指时间上的四周,即一个月。
  • 流年:指流逝的岁月。
  • 不我谋:不与我商量,形容时间的无情。
  • 寒暑忽已遒:寒暑交替迅速,形容时间流逝之快。
  • 老来何足叹:老去并不值得叹息。
  • 苟死固可羞:如果苟且偷生,那才是可耻的。
  • 子今用力薄:你现在力量薄弱。
  • 暮齿将何收:晚年又将如何度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字景仁,北宋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王令的诗歌在当时颇受赞誉,但因其早逝,作品流传不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令在暨阳居住期间所作,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抒发了对人生晚年的忧虑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首两句以“自吾暨阳居,已见月四周”开篇,简洁地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接下来的“流年不我谋,寒暑忽已遒”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后两句“老来何足叹,苟死固可羞”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坚持,认为老去并不可怕,但苟且偷生才是可耻的。最后一句“子今用力薄,暮齿将何收”则是对未来的忧虑,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担忧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吾暨阳居,已见月四周”:诗人自述在暨阳居住已有一个月,时间流逝的感觉油然而生。
  2. “流年不我谋,寒暑忽已遒”:岁月匆匆,不与人商量,寒暑交替迅速,形容时间流逝之快。
  3. “老来何足叹,苟死固可羞”:老去并不值得叹息,但如果苟且偷生,那才是可耻的。
  4. “子今用力薄,暮齿将何收”:你现在力量薄弱,晚年又将如何度过,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流年不我谋”比喻时间的无情,不与人商量。
  • 拟人:“寒暑忽已遒”将寒暑交替拟人化,形容时间流逝之快。
  • 对仗:“老来何足叹,苟死固可羞”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坚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抒发了对人生晚年的忧虑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老去的坦然接受和对苟且偷生的鄙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年:象征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 寒暑: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
  • 老来:象征人生的晚年和生命的终结。
  • 苟死:象征苟且偷生和生命的贬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暨阳”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书名 D. 官职

  2. “流年不我谋”中的“流年”指的是什么? A. 流水 B. 流逝的岁月 C. 流星 D. 流言

  3. 诗中“老来何足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老去的恐惧 B. 对老去的接受 C. 对老去的厌恶 D. 对老去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令的其他作品,如《秋怀》等,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抒发了对人生和时间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令的《暨阳居四首》与苏轼的《赤壁赋》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王令的诗更加个人化,而苏轼的赋则更加宏大和历史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令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歌,包括《赤壁赋》等作品,有助于理解宋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