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醉日》

时间: 2025-01-10 22:56:32

苒苒渭滨族,萧萧尘外姿。

如能乐封殖,何必醉中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醉日
作者: 晏殊 〔宋代〕
苒苒渭滨族,
萧萧尘外姿。
如能乐封殖,
何必醉中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渭水边的竹林中,竹子轻轻摇曳,似乎在吟唱着生活的乐章;而在尘世之外,竹子的姿态显得清幽优雅。如果能够享受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又何必在醉酒中迷失自我呢?

注释:

  • 苒苒:形容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竹林的生机。
  • 渭滨族:指的是渭水边的竹子,强调其生长的环境。
  • 萧萧:形容竹子在风中摇曳的声音,具有一种清冷的美感。
  • 尘外姿:意指超脱尘世的优雅姿态,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 乐封殖:乐于追求理想生活,享受自然的乐趣。
  • 醉中移:指在酒醉状态下的迷失,表达对清醒生活的向往。

典故解析:

“渭水”是古代诗歌中常用意象,象征着清澈和宁静的生活状态;“醉中移”则反映了诗人对饮酒的反思,强调在享乐与清醒之间的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远山,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诗人,擅长写作婉约派词作,风格典雅,情感细腻。他曾任官职,历任多个地方,深受皇帝器重。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竹醉日》以竹子为主要意象,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与清雅,诗中的“苒苒”和“萧萧”描绘了竹子生机勃勃的状态,似乎在与自然和谐共舞。诗人通过“如能乐封殖”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强调在追求内心宁静的同时,应当远离世俗的纷扰与醉酒的迷失。这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正是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清雅的风范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苒苒渭滨族:表达竹林的生机,生动地描绘出竹子的繁茂。
  2. 萧萧尘外姿:强调竹子的清雅姿态,超脱于尘世之外。
  3. 如能乐封殖:如果能够享受理想的生活,何必拘泥于世俗。
  4. 何必醉中移:指在醉酒中迷失自我的无奈,提倡清醒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被比作一种理想生活的象征。
  • 拟人:竹子似乎在与自然对话,表现出灵动之美。
  • 对仗:诗中“苒苒”与“萧萧”形成对照,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清雅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对饮酒与迷失自我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与清雅。
  • 渭水:象征宁静、清澈的生活状态。
  • :象征对物质生活的迷失与困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苒苒”的意思是? A. 轻柔的
    B. 茂盛的
    C. 悲伤的

  2. 诗人对饮酒的态度是? A. 赞成饮酒
    B. 反思饮酒
    C. 不提饮酒

  3. 竹子象征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 富贵
    B. 高洁
    C. 忍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里馆》:王维,通过竹子描绘隐逸生活。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表达对山水田园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晏殊《竹醉日》与王维《竹里馆》:两者都描绘了竹子的清雅与宁静,但晏殊更强调内心的追求,而王维则着重自然的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