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坤宁殿得旨次韵赋照水梅花)》
时间: 2025-02-04 16:06: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催花小雨,轻把香尘洒。
帘卷水亭风,梅影转夕阳初下。
靓妆窥鉴,鸳甃湛清漪,
浮暗麝,剪芳琼,消得连城价。
玉楼十二,寒怯铢衣挂。
曾是绿华仙,眷余情新词如画。
花随人圣,须信世无双,
腾凤吹,驻銮舆,堪与瑶池亚。
白话文翻译:
细雨催促着花开,轻轻洒下香气的尘埃。
帘子卷起,水边的亭子里微风拂动,梅花的影子在初落的夕阳中摇曳。
打扮得美丽的她在镜子前偷看,鸳鸯的脚印映在清澈的水波上,
暗淡的麝香飘浮,剪下的花瓣和美玉,令人心动的价值堪比连城。
玉楼高耸,寒冷中挂着薄衣。
曾经是绿华仙子,眷恋着我情意的新词如画。
花随人来,实在是世上无与伦比,
腾飞的凤凰吹动,驻足的车舆,堪比瑶池的仙境。
注释:
- 催花小雨:意指细雨促进花朵的开放。
- 香尘:指花香的气息。
- 梅影:梅花的倒影。
- 靓妆窥鉴:美丽的装扮在镜子前偷看。
- 鸳甃:鸳鸯的足迹。
- 连城价:形容极其珍贵的价值。
- 绿华仙:指传说中的仙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觌,字子默,号澄怀,宋代著名词人,活跃于南宋时期。曾觌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善于运用典故和意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但文学繁荣的时代,诗人通过写梅花和细雨的意象,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对逝去情感的追忆。
诗歌鉴赏:
《蓦山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中的梅花,展现出一种唯美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首以“催花小雨”开篇,立刻引发读者的好奇与共鸣。雨水的细腻与梅花的娇美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意境。
接下来的描写则更为生动,水亭、梅影与夕阳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诗中“靓妆窥鉴”一语,将女子的娇美与自然之美巧妙结合,增添了人情味。
全诗的情感基调在后半段逐渐升华,诗人通过对“连城价”的描写,表现了对美的珍视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感慨。结尾处的“堪与瑶池亚”,则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催花小雨:细雨催促花开,生动描绘春天的气息。
- 轻把香尘洒:轻柔的雨水带来了芬芳的气息。
- 帘卷水亭风:微风轻拂,帘子随之卷起,意境清新。
- 梅影转夕阳初下:梅花的影子在初落的夕阳中摇曳,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 靓妆窥鉴:美丽的女子在镜子前欣赏自己,传达出自信与娇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雨比作催花,形象生动。
- 拟人:将梅影与夕阳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腾凤吹,驻銮舆”,形式优美,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雨与梅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显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雅与坚韧。
- 细雨:象征温柔与生命的复苏。
- 镜子:象征自我认知与美的欣赏。
- 凤凰:象征高贵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催花小雨”意指什么?
A. 细雨促进花开
B. 雨水打湿花瓣
C. 花瓣落下 -
诗中提到的“靓妆窥鉴”指的是什么?
A. 看风景
B. 美丽的女子在镜子前
C. 观察梅花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B. 对春天的描绘
C. 对失去的感慨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曾觌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描写,但前者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后者则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点,反映了宋代词坛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赏析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