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鄠县晏公惠面》
时间: 2025-01-11 07:54: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 鄠县晏公惠面
晏先生,惠我面。
亲做庖人,妙手和软。
细细搓来成玉线。
致在锅中,水火同烹炼。
觉馨香,成美膳。
四个平分,各各无深浅。
欲要充饥须九转。
饱后云游,处处行方便。
白话文翻译:
晏先生,您给了我这美味的面条。
您亲自做厨师,手艺精妙而柔和。
细细地揉捏成如玉般的面条。
放入锅中,水与火同煮。
感受到这香气,成为美味佳肴。
四个人平分,每人都没有太多或太少。
想要填饱肚子就得经过九次翻转。
吃饱后便可以四处游玩,随处都能享受方便。
注释:
- 晏先生:指的是晏公,可能是对某位厨师的尊称,体现了对其料理技艺的高度赞美。
- 庖人:指厨师,做饭的人。
- 妙手和软:形容厨师的手艺精湛,揉面的手法柔和。
- 玉线:形容制成的面条细腻如玉。
- 九转:古时形容烹饪精细的过程,暗指料理的复杂与美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的时代,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食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与朋友聚餐时创作,表达了对美食的赞美和对厨艺的钦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饮食艺术的追求和享受。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厨师技艺的赞美。从开篇的“惠我面”到最后的“处处行方便”,诗人将饮食与生活的乐趣紧密结合。诗中以“亲做庖人,妙手和软”表达了对厨师的尊敬,强调了美食背后所需的精湛技艺。将面条比作“玉线”,不仅体现了对食材的珍视,也展现了制作过程的细腻与美感。
在诗中,食物不仅是填饱肚子的工具,更是一种社交与享乐的象征。通过“欲要充饥须九转”,诗人指出美食的制作过程是复杂而富有技巧的,强调了料理的艺术性和时间的投入。最后,诗人以“饱后云游”结束,表达了吃饱后心情愉悦、乐于游玩的状态,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晏先生,惠我面。:开篇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对晏先生所做面食的赞美。
- 亲做庖人,妙手和软。:强调厨师的亲自参与和高超的技艺。
- 细细搓来成玉线。:比喻面条的细腻与柔软,展现精致的工艺。
- 致在锅中,水火同烹炼。:描绘了烹饪的过程,水与火的结合象征着和谐。
- 觉馨香,成美膳。:通过香气的描写,传达出美食的诱人。
- 四个平分,各各无深浅。:表现出对分享的重视,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用。
- 欲要充饥须九转。:暗示美食的制作不是简单的事情,需经过多次精细的工序。
- 饱后云游,处处行方便。:总结了享受美食后的愉悦心情,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面条比作“玉线”,增添了诗的美感。
- 对仗:如“水火同烹炼”,体现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将食物和烹饪过程赋予情感,使其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饮食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味的追求和对厨师技艺的赞美,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以及分享美食的快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面: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与乐趣。
- 庖人:厨师的形象,代表着技艺与热情。
- 锅:烹饪的工具,象征着创造美味的过程。
- 馨香:美食的香气,象征着诱惑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晏先生在诗中指的是谁? A. 厨师
B. 王公
C. 诗人
D. 诗的读者 -
诗中“九转”指的是什么? A. 烹饪的复杂过程
B. 面条的形状
C. 朋友的数量
D. 调料的种类 -
诗中提到的“玉线”是指什么? A. 美味的汤
B. 细腻的面条
C. 菜肴的装饰
D. 食材的颜色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作品,描绘了自然之美与生活的乐趣。
- 《饮湖上初晴后雨》:白居易的作品,展示了对自然和饮食的细腻观察。
诗词对比:
- 《庐山谣》:李白的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体现生活的乐趣与哲理。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诗,虽以思乡为主题,但同样表现了对生活深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马钰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法》
- 《元代文学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