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府西水亭院》

时间: 2025-01-11 10:49:12

因下疏为沼,随高筑作台。

龙门分水入,金谷取花栽。

绕岸行初匝,凭轩立未回。

园西有池位,留与后人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修府西水亭院
白居易 〔唐代〕

因下疏为沼,随高筑作台。
龙门分水入,金谷取花栽。
绕岸行初匝,凭轩立未回。
园西有池位,留与后人开。

白话文翻译:

因而在此处挖掘出池塘,顺势在高处建造了台子。
龙门的水流分开流入这里,金谷的花卉在此栽种。
我在岸边初步游玩,倚靠着楼轩站立却还未转身。
园子的西边有一个池塘的位置,留给后人来开辟。

注释:

  • :指上奏,向朝廷请愿。
  • :指池塘或水泽。
  • 龙门:传说中的龙门,寓意水流的分岔。
  • 金谷:指金谷园,古代著名的园林。
  • 凭轩:依靠着楼台。
  • 池位:池塘的位置。

典故解析:

“龙门”出自《山海经》,传说是龙的出没之地,象征着水流的变化;“金谷”则是古代著名的园林,代表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白居易在诗中提到这些典故,旨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作通俗易懂而受到广泛欢迎。他的诗歌关注民生,常以直白的语言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在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园林景观的关注与热爱,表达了他希望为后人留下美好环境的心愿。

诗歌鉴赏:

《重修府西水亭院》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人文景观的重视。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优雅的水庭景象,水与台的结合,生机盎然,充满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因下疏为沼,随高筑作台”直接表明了环境的改造过程,表现出诗人积极参与治理的态度。接着通过“龙门分水入,金谷取花栽”,描绘了水流的优美和花卉的繁茂,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最后两句“绕岸行初匝,凭轩立未回”则是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展现了他在此处的悠然自得,表达了对美好景致的向往和珍惜。

整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象,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以此寄托了对后世的期许,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景的描绘,白居易也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怀,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因下疏为沼:因上奏请求而挖掘出池塘,显示出诗人的积极作为。
  2. 随高筑作台:顺势在高处建造台子,体现了对环境的巧妙利用。
  3. 龙门分水入:龙门的水流分开流入,表现了水流的灵动。
  4. 金谷取花栽:金谷园的花卉在此栽种,象征着繁荣与美好。
  5. 绕岸行初匝:我在岸边游玩,初次环绕,表现出好奇与探索。
  6. 凭轩立未回:依靠着楼台,站立却还未回头,显现出陶醉于景的状态。
  7. 园西有池位:园子的西边还有池塘的位置,暗示着后续的规划。
  8. 留与后人开:留给后人来开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和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门”象征自然界的变化。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水流与环境的描绘使自然具有生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白居易关心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情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表现出对后人环境的期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流动与生生不息,体现自然的灵动。
  • :代表人类活动的痕迹,显示人与自然的结合。
  • :象征美好与繁荣,体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寄托了诗人的美好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的《重修府西水亭院》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战争
    B. 自然景观
    C. 人际关系
    D. 宗教信仰

  2. 诗中提到的“龙门”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自然变化
    C. 社会地位
    D. 历史遗迹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他人的批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结合。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社会民生,但白居易更倾向于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而杜甫则更多关注时事与国家情怀。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