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一夕携家步至北湖藉缛草久之和东坡湖》
时间: 2025-01-10 03:45: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水迟佳客,碧尽天边云。
心期殊未来,且复偶细君。
援琴松满耳,添酒月入樽。
水天静秋光,不受世所醺。
饮酣睡味美,风漪生簟纹。
得来亦何有,理乱了不闻。
儿童莫唤醒,不妨长醉昏。
休论万里情,我非宜城浑。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慢慢走来的佳客,碧蓝的天空与云彩交相辉映。
心中所期盼的事物似乎难以实现,且不妨和美丽的女子闲聊。
弹琴的声音在松林中缭绕,酒杯中月光映照。
水天一色,秋光静谧,仿佛不受世俗的纷扰。
饮酒酣畅,睡眠甜美,微风轻拂,水面泛起涟漪。
即便有所收获,又能得到什么呢?一切纷乱的思绪我已听不到。
孩子们不要来呼唤我,不妨让我长醉沉迷。
与其谈论万里之外的情感,我更适合在这宜人的环境中沉醉。
注释:
- 佳客:指美好的客人,诗中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爱侣。
- 碧尽天边云:形容天边的云彩与碧空相映成趣,描绘出一种清新的秋天景象。
- 细君:指的是温柔的女子,通常用于称呼爱人或身边的女子。
- 援琴:弹奏古琴,表达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月入樽:形容酒杯中倒映着月光,暗示了饮酒的雅致。
- 水天静秋光:描绘水面与天空的宁静,反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
- 饮酣:指饮酒酣畅。
- 风漪生簟纹:风吹动水面,产生的涟漪在席子上留下纹路。
- 万里情:指远方的牵挂或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铨,字仲明,号君白,宋代诗人,以词和诗著称,才情横溢,常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中秋前夕,正值秋季,作者与家人一起前往北湖,饱览秋景,饮酒吟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全诗描绘了一个恬静的中秋前夕,作者身处北湖,伴随着自然景色和美酒佳人,体验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碧尽天边云”、“水天静秋光”,通过这些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特别是“饮酣睡味美,风漪生簟纹”,不仅描绘了饮酒后的放松状态,更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深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烦恼的释然。最后一句“我非宜城浑”则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反思,强调了一种对远离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胡铨表达了他那种宁静的生活理想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临水迟佳客:描写在水边慢慢走来的美客,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 碧尽天边云:天空湛蓝,云彩如画,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 心期殊未来:内心所期待的事物似乎难以实现,流露出一丝失落。
- 且复偶细君:与温柔的女子相聚,转而享受当下的闲适。
- 援琴松满耳:弹琴的声音在松林中回荡,增添了诗意。
- 添酒月入樽:月光倒映在酒杯中,增添了饮酒的雅趣。
- 水天静秋光:水面和天空的宁静,体现了秋天的恬静气息。
- 不受世所醺:不受世俗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
- 饮酣睡味美:饮酒酣畅,睡眠香甜,享受生活的美好。
- 风漪生簟纹:微风拂过,水面产生涟漪,增添了自然的动感。
- 得来亦何有:即使有所收获,又能得到什么呢?流露出对世俗的超脱。
- 理乱了不闻:对纷乱的思绪不再在意,追求内心的宁静。
- 儿童莫唤醒:希望孩子们不要来打扰,享受这份宁静。
- 不妨长醉昏:不如沉醉于此,享受生活的惬意。
- 休论万里情:不必再讨论远方的情感,强调当下的珍贵。
- 我非宜城浑:自我反思,认为自己更适合在宁静的环境中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处运用比喻,如“月入樽”比喻月光的美丽,增强了意境。
- 对仗:诗句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如“饮酣睡味美”与“风漪生簟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中秋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扰的超脱,体现了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宁静与流动,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平和。
- 琴:代表着文化与情感的交流,增添了诗的文人气息。
- 月:象征着美好与团圆,尤其在中秋之际,具有特别的意义。
- 秋:象征着丰收与成熟,同时也隐含着生命的无常与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佳客”指的是谁? A. 美好的风景
B. 美好的朋友或爱侣
C. 美好的音乐
答案:B -
诗中描述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A. 春
B. 夏
C. 秋
答案:C -
“饮酣睡味美”中的“酣”字是什么意思? A. 喝酒
B. 酣畅
C. 享受
答案:B -
最后一句“我非宜城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渴望纷扰
B. 追求宁静
C. 对城市的向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胡铨的诗一样,李白也在月光下饮酒,表现了对孤独的思考,两者都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但李白更侧重于孤独的感慨,而胡铨则强调与家人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