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误入杏花尘,晴江一看春。
菰蒲虽似越,骨肉且非秦。
曲岸藏翘鹭,垂杨拂跃鳞。
徒怜汀草色,未是醉眠人。
白话文翻译:
误入杏花的尘土中,晴朗的江面上看到春天的景色。
虽然菰蒲的样子像越地的植物,但骨肉却不是秦地的。
曲折的岸边藏着翘首而立的白鹭,垂柳轻拂着跃起的鱼鳞。
可怜那汀洲上的草色,却不是醉卧在其中的人。
注释:
- 杏花尘:杏花的花瓣像尘土一样纷飞,形容春天的景象。
- 菰蒲:水生植物,常生于湿地,象征春日生机。
- 骨肉:指亲属,作者在此表达似而非的情感。
- 翘鹭:形容白鹭高高地站着,显得安静而优雅。
- 汀草:指水边的草,常用来描绘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坦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著称。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山水,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春游曲江》创作于春天,诗人游历曲江时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然而然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春游曲江》是一首描绘春天江景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首句“误入杏花尘”意境优美,杏花如雪,飘落在尘土中,传达出春天的柔美与生动。而“晴江一看春”则将视线投向江面,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心醉。
接下来的“菰蒲虽似越,骨肉且非秦”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植被的细致观察,菰蒲的形态像越地的植物,但作者心中仍有对故乡的思念,暗示了对家乡的眷恋与归属感。此时,诗人巧妙地将春天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曲岸藏翘鹭,垂杨拂跃鳞”描绘了曲岸上的白鹭和摇曳的垂柳,生动展现了春天水边的和谐美景,仿佛让人置身其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一句“徒怜汀草色,未是醉眠人”则流露出诗人对春光的无奈,尽管春色迷人,但自己并未沉醉其中,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整首诗更具层次感。
综合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更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微妙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误入杏花尘:诗人意外地走入杏花纷飞的景象中,营造了轻盈、梦幻的春日氛围。
- 晴江一看春:在阳光照耀下,清澈的江面映射出春天的气息,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 菰蒲虽似越:虽然水边的菰蒲与越地的植物相似,暗示着地域文化的交融。
- 骨肉且非秦:虽然外形相似,但内心的情感却与故乡秦地的亲情不同,流露出一丝对故乡的思念。
- 曲岸藏翘鹭:曲折的岸边藏着白鹭,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宁静。
- 垂杨拂跃鳞:柳树轻拂水面,带动鱼儿跃出水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
- 徒怜汀草色:可惜的是,虽然草色美丽,自己却未能沉醉其中,表达了一种遗憾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花比作尘土,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生动场景。
- 拟人:柳树轻拂水面,似乎在与水中的鱼对话,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曲岸藏翘鹭,垂杨拂跃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杏花:象征春天的到来,生机与爱情。
- 江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白鹭:象征纯洁与宁静,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 垂柳:象征柔情与生机,春天的象征。
- 汀草:代表春天的繁荣与生机,亦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曲岸藏翘鹭”是指哪种动物?
- A. 鱼
- B. 白鹭
- C. 乌鸦
-
“徒怜汀草色”中“徒”字的意思是?
- A. 真的
- B. 只是
- C. 许多
-
该诗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情吗?
- A. 是
- B. 否
答案:
- B. 白鹭
- B. 只是
- A. 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国家与个人命运的联系,而喻坦之的《春游曲江》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人对春天不同的感受与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