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时间: 2025-01-10 18:56: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荀鹤的《雪》原文如下:
风搅长空寒骨生,
光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
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
路岐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
中有樵夫跣足行。
白话文翻译:
寒风在空中搅动,使人感到骨头发冷,
晨光透过窗户,传来明亮的光芒。
江河湖泊上看不到飞鸟的身影,
山谷间偶尔听见竹子被折断的声音。
鸟巢的样子在很多地方都差不多,
小路的分岔也显得一样平坦。
穿着厚袍的公子不必说这天气有多冷,
因为这里还有樵夫赤脚走路。
注释:
- 搅:动词,搅动,搅拌。
- 寒骨生:形容天气寒冷到骨髓。
- 晓色:清晨的光亮。
- 飞禽影:指飞鸟的身影。
- 折竹声:指竹子被折断时发出的声音。
- 巢穴:鸟的巢,指栖息的地方。
- 路岐:路的分岔口。
- 拥袍:穿着厚外衣的人。
- 樵夫:砍伐柴火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35年—约900年),字景山,号白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雪》写于唐代,正值寒冬季节,诗人通过描写雪天的景象,反映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在寒冷天气中人们的不同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雪》通过描绘寒冷的冬季场景,表现了自然景物的静谧与人们的生存状态。首联“风搅长空寒骨生”以动写静,描绘了冬日寒风的刺骨之感,给人以深切的寒冷体验。而“光于晓色报窗明”则通过晨光的描写,增添了一丝温暖和希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描写,诗人用“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展现出一种寂静的氛围,鸟儿在寒冷的天气中不再飞翔,竹子被折断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突显了冬季的孤寂与寥落。接着,诗人转向人类的生活,提到“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暗示无论人们居住的地方或行走的路径,寒冷都无处不在。
最后,诗人通过“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对寒冷的不同感受,公子虽然穿着厚袍,却不知樵夫赤脚在冰雪中行走的艰辛。这一对比让人深思,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搅长空寒骨生:寒风在空中搅动,令人感到刺骨的寒冷。
- 光于晓色报窗明:晨光透过窗户,带来了明亮的光线。
- 江湖不见飞禽影:在江湖上看不到飞鸟的身影,显得十分静谧。
- 岩谷时闻折竹声:时而可以听到山谷中竹子被折断的声音。
- 巢穴几多相似处:鸟的巢穴在许多地方都类似。
- 路岐兼得一般平:小路的分岔处也显得十分平坦。
- 拥袍公子休言冷:穿着厚袍的公子不必说寒冷。
- 中有樵夫跣足行:因为这里还有樵夫光着脚在走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冷比作一种生理感受,生动形象。
- 对仗:如“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工整对称。
- 拟人:通过“光于晓色报窗明”赋予光明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冬季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冷漠与人类生活的艰辛,同时反映出社会阶层的差异和人们对生活的不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人性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孤寂,也代表清洁与宁静。
- 寒风:代表自然的严酷,反映生命的脆弱。
- 飞禽: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与寒冷形成对比。
- 樵夫:代表平民百姓,反映生活的艰辛和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禽影”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鱼
B. 鸟
C. 虫
D. 兽 -
诗中“巢穴几多相似处”强调了什么? A. 自然的多样性
B. 社会的平等性
C. 生活的单调性
D. 人与自然的和谐 -
“拥袍公子休言冷”这句中的“公子”指的是: A. 权贵
B. 农民
C. 樵夫
D. 学者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唐代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与杜荀鹤的《雪》相比,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山水的静谧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王维的诗更注重意境的营造,而杜荀鹤则在自然与人之间的对比上有更深刻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