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时间: 2024-09-19 22:15:34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李嘉祐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白话文翻译:

在返回江阴的路上,看到到处都是空荡荡的篱笆,江边的小村庄让人不忍直视。没有人照顾的花朵显得格外凄惨,雨水不断,鸟鸣声也显得寒冷。黄霸刚刚来到这个郡县,而陶潜却还未辞去他的官职。在这个春天,大家都忙着征战,谁还会在意这些凋零的景象呢?

注释:

  • 处处:到处,随处。
  • 空篱落:空荡荡的篱笆,指代荒凉的村庄。
  • 不忍看:不忍心去看,形容情景凄凉。
  • 花色惨:花朵的颜色惨淡,形容花朵因无人照顾而凋零。
  • 多雨:雨水多,气候寒凉。
  • 鸟声寒:鸟鸣声显得冷清。
  • 黄霸:指黄霸(黄门侍郎),在此指新任官员。
  • 陶潜:指陶渊明,古代著名隐士和诗人,未辞官则意指仍在官场中。
  • 乘春务征伐:在春天忙于征伐,指代当时的战事。
  • 谁肯问凋残:谁还会去关心这些凋零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其作品常体现出唐代诗人的风格,情感真挚,意象鲜明。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嘉祐从常州返回江阴的途中,正值春天,诗人目睹了沿途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人事无常和自然凋零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黄霸与陶潜,暗示了当时政治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引人深思。诗人通过描绘江边村庄的荒凉景象,表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开头的“处处空篱落”,用简单的词汇描绘了村庄的凋敝,画面感极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空虚和孤独。接着,“无人花色惨”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凄凉感,鲜花因无人照看而凋零,象征着人情冷漠和社会的忽视。

诗中“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则用历史人物的对比,展示了新旧交替的社会背景。黄霸的到来象征着权力变动,而陶潜的未辞官则暗示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在春天这个本应生机勃勃的季节,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悲凉,反映了他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有对人世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嘉祐作为诗人的个性与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处处空篱落:描绘荒凉的乡村景象,暗示人情冷漠。
  • 江村不忍看:表达诗人对这种现状的无奈与痛心。
  • 无人花色惨:花朵因无人照看而显得凋零,象征着被忽视的美好。
  • 多雨鸟声寒:多雨的天气和寒冷的鸟鸣声,映衬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 黄霸初临郡:提到新任官员,暗示政治的变迁。
  • 陶潜未罢官:提到陶渊明,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乘春务征伐:在春天忙于征战,表现出对人世繁华的无奈。
  • 谁肯问凋残:对凋零现象的冷漠,表达出一种无奈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处处空篱落”与“江村不忍看”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花朵的惨淡和鸟声的寒冷,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花色的凋残象征着社会的冷漠和人情的疏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事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篱落:象征荒凉与孤独。
  • 花色惨:象征被忽视的美好与悲哀。
  • 鸟声寒:象征冷清与孤寂。
  • :本应象征生机,却因战争而显得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描写春天的美好
    B. 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C. 赞美自然的力量

  2. “无人花色惨”中的“无人”指的是什么?
    A. 花朵
    B. 人们
    C. 鸟儿

  3. 诗中提到的“黄霸”是谁?
    A. 一个隐士
    B. 新任官员
    C. 一个诗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江南春》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关心。
  • 《江南春》:侧重于描绘江南的美丽景色,与李嘉祐的忧伤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3. 《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