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山何言哉,万物兴自阑。
昔翳春空云,今作道上斑。
况此江浦蕙,几何不为菅。
幽泉大自在,映月泻潺湲。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山色何必多言,万物的生长自然有其时节。
曾经遮蔽春天的浮云,如今成了道路上的斑驳影子。
更何况这江边的蕙草,经过多少时光而不再是菅草呢?
幽静的泉水随意流淌,映照着月光,轻轻洒落出潺潺的水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何言哉:何必多言,表示对自然的感慨。
- 万物兴自阑:万物的生长和衰退都有其自然规律。
- 道上斑:在道路上的斑驳影子,形容云的变化。
- 江浦蕙:江边的蕙草,象征美好和清雅。
- 菅:指菅草,常与蕙草相对,象征平凡。
- 幽泉:指幽静的泉水,象征宁静和自在。
- 泻潺湲:形容水流声,潺潺作响。
典故解析:
- 蕙与菅:蕙草常被视为高雅之草,而菅草则为平凡之物,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椅,宋代诗人,其诗作风格清新洒脱,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日,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与变化,表达了对生命、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秋日杂兴二首》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景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哲思。开篇“秋山何言哉,万物兴自阑”,以疑问句引入,既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又流露出对生命规律的理解。诗中通过对比春天和秋天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无常。 “昔翳春空云,今作道上斑”,诗人用形象的比喻将春天的浮云与秋日的道路上的斑驳影子相联系,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无情。接着,诗人提到江边的蕙草和菅草,暗示着高尚与平凡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最后两句“幽泉大自在,映月泻潺湲”将自然与心境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心灵的宁静,浑然天成,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山何言哉:引出主题,表达秋天的山色不需要多言。
- 万物兴自阑:自然规律,万物生长有其时机。
- 昔翳春空云:回忆春天的浮云,表现时间的流逝。
- 今作道上斑:形容云的变化,成为了道路上的影子。
- 况此江浦蕙:提到江边的蕙草,象征美好。
- 几何不为菅:反映蕙草的珍贵与菅草的平庸。
- 幽泉大自在:描绘幽静的泉水,象征宁静。
- 映月泻潺湲:描写泉水与月光的和谐,表现自然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的变化比喻为道路上的斑驳影子。
- 对仗:全诗用词对称,韵律和谐。
- 拟人:幽泉被赋予了“自在”的特质,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象,探讨生命的变化与自然的规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山:象征着季节的变迁,表现出沉静与深邃。
- 浮云:象征着变化与瞬息万变的时光。
- 蕙草与菅草:分别象征高雅与平凡,反映了人生的选择。
- 幽泉:象征宁静的心境与自由的灵魂。
- 月光:象征着清澈与希望,带来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蕙草”与“菅草”分别象征什么? A. 高雅与平凡
B. 快乐与悲伤
C. 春天与秋天
D. 自然与人文 -
“幽泉大自在”中的“自在”是指什么? A. 随意流动
B. 受限制
C. 感到孤独
D. 无法控制 -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夸张与对仗
B. 比喻与拟人
C. 排比与对比
D. 反问与排除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罗椅的诗歌更加直白,表现出对自然的反思与哲思,而王维则通过更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表达自然的方式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