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

时间: 2025-01-10 21:55:10

宝刀裁花碎罗縠,带腊圆红黄染粟。

枝头几日即花开,世人上情何太速。

东风未转北风严,返挂铜◇不上帘。

莫怪蛾眉呵素指,层檐冰碧玉纤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词 张耒 〔宋代〕

宝刀裁花碎罗縠,带腊圆红黄染粟。 枝头几日即花开,世人上情何太速。 东风未转北风严,返挂铜不上帘。 莫怪蛾眉呵素指,层檐冰碧玉纤纤。

白话文翻译:

用宝刀裁剪花朵,碎裂的罗縠如同花瓣,腊月里圆润的红黄果实染上了粟米色。 枝头上,花朵几日便盛开,世人的情感变化何其迅速。 东风尚未转变为北风,北风却已严寒,铜钩返挂,不再卷起帘幕。 不要责怪女子轻抚素指,屋檐上的冰柱如同碧玉般纤细。

注释:

  • 宝刀裁花碎罗縠:比喻剪裁花朵的精细,罗縠指轻薄的丝织品。
  • 带腊圆红黄染粟:腊月里的果实圆润,红黄色染上了粟米色。
  • 世人上情何太速:形容人们的情感变化迅速。
  • 东风未转北风严:东风尚未转变为北风,北风却已严寒。
  • 返挂铜不上帘:铜钩返挂,不再卷起帘幕。
  • 莫怪蛾眉呵素指:不要责怪女子轻抚素指。
  • 层檐冰碧玉纤纤:屋檐上的冰柱如同碧玉般纤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此诗描绘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情变化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情变化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花朵、果实、风和冰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隐喻了人情的易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花朵、果实、风和冰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诗中“宝刀裁花碎罗縠”一句,以精细的比喻描绘了花朵的美丽,而“世人上情何太速”则表达了诗人对人情易变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风的描绘和冰柱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变化和人情的不稳定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宝刀裁花碎罗縠:以宝刀裁剪花朵,比喻花朵的美丽如同碎裂的罗縠。
  2. 带腊圆红黄染粟:腊月里的果实圆润,红黄色染上了粟米色,描绘了果实的美丽。
  3. 枝头几日即花开:枝头上,花朵几日便盛开,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勃。
  4. 世人上情何太速:世人的情感变化何其迅速,表达了诗人对人情易变的感慨。
  5. 东风未转北风严:东风尚未转变为北风,北风却已严寒,描绘了春天的变化。
  6. 返挂铜不上帘:铜钩返挂,不再卷起帘幕,形容春天的寒冷。
  7. 莫怪蛾眉呵素指:不要责怪女子轻抚素指,形容女子的温柔。
  8. 层檐冰碧玉纤纤:屋檐上的冰柱如同碧玉般纤细,描绘了春天的寒冷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宝刀裁花碎罗縠”、“层檐冰碧玉纤纤”等,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性。
  • 拟人:如“世人上情何太速”,将人情变化拟人化,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如“东风未转北风严”,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情变化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花朵、果实、风和冰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隐喻了人情的易变。

意象分析:

  • 宝刀裁花:比喻花朵的美丽如同碎裂的罗縠。
  • 带腊圆红黄染粟:描绘了果实的美丽。
  • 枝头几日即花开:形容春天的生机勃勃。
  • 东风未转北风严:描绘了春天的变化。
  • 层檐冰碧玉纤纤:描绘了春天的寒冷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宝刀裁花碎罗縠”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2. 诗中“世人上情何太速”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现象的感慨? A. 春天的生机 B. 人情的易变 C. 果实的美丽 D. 春天的寒冷 答案:B

  3. 诗中“层檐冰碧玉纤纤”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生机 B. 人情的易变 C. 果实的美丽 D. 春天的寒冷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夜喜雨》:描绘春夜雨后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张耒《春词》与苏轼《春夜喜雨》: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人情易变的感慨,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